长风街道侨眷比较多,大都是一些退休医生、教师和其他知识分子,她们的子女、亲属都在国外奋斗;加上她们比较喜欢唱唱跳跳,以排遣思念,欢度夕阳。普陀区侨联联络组组长、原普陀区妇幼保健院医生冯毓华(长女定居美国),当得知侨眷们这个需求后,旋即向区侨联和街道领导反映,建议成立侨联艺术团。
艺术团成立后,团员们相互关爱,尽情欢唱,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青年时代。有位团员患胆结石手术后,又患肾结石,还要带一个外孙,进团两年多来,找到了唱歌的感觉,人精神多了。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两个女儿看了她的演出照片、听了她的讲话后说:“妈比以前年轻了,声音也很响亮,说明妈很开心。”有位团员因丈夫患脑梗,长期需要照顾,心情抑郁。参团后,身心愉快,照顾丈夫的劲头也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团之所以办得红火有生气,家属的热情支持,也功不可没。如冯医生的老伴郑伟,年逾八旬,胃动过手术,但团里凡有演出、旅游,他总是摄影录像,侍奉左右。有些团员的丈夫,帮助团里拷U盘,拍照,印歌曲、节目单,采购演出物品等等,成了团里的“后勤部长”和“幕后英雄”。
很多团员说:“在团里说说笑笑,唱唱跳跳,很开心,好像忘了年龄,一直盼望排练日早点到。”
冯毓华团长由于年逾八旬,去年10月已让位于“年仅”66岁的陈三妹。三妹表示,她将接过大姐的信任托付,团结姐妹同好,发挥各自专长,把侨妈妈艺术团办得好上加好。杨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