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荐书 打造阅读平台
今年是宋庆龄创办的新中国第一份少儿期刊《儿童时代》创刊65周年。小伙伴读书会的暑期档系列活动即以“致儿童时代”为主题,邀请梅子涵、秦文君、陈丹燕、汪涌豪等名家举办4场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体验。《儿童时代》主编陈苏表示,现在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不少,小伙伴读书会整合了多方资源,有意站在上海少年儿童阅读的层面打造一个更高、更大的阅读平台,不同于一般的“单兵作战”,也不只推荐自己出版社的书。陈苏表示,现在儿童文学出版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家长往往不知道选什么书,因而名师推荐就显得很重要。小伙伴读书会采取亲子的形式,一位家长带一个孩子进场,陈苏认为:“首先要把阅读的种子播到老师、家长的心里。” 据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介绍,在以“致儿童时代”为主题的四场活动之后,还会邀请全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甚至国外作家担任演讲嘉宾。
家长陪伴 一起专心读书
陈苏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生命的底色”,她告诉记者,教育学家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是在小学二年级之前,如果这之前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以后可能就比较难以让孩子安下心来读书了。然而现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大多不够重视,最好孩子不要看“闲书”。虽然现在学校也搞一些读书节、书香校园等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
另外一方面,陈苏认为,家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爱上阅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家长在一边玩iPad之类的,却要求孩子专心读书,这就很困难。“家长要知道孩子在看什么,喜欢什么,在孩子开始养成阅读习惯时应该和孩子一起读书。”陈苏这样认为。
指导推荐 需要适当引导
走进书店的儿童文学区,最醒目的大抵是两类书:一是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外名著,另一种是动辄一个系列十数本的畅销书。而一些被业内认为是经典的童书往往排在后面。今天读书会上梅子涵推荐的十本书,大多不在此两类书中。梅子涵认为,现在少儿阅读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应该读的、有价值的书,应该首先让包括图书馆、老师、家长在内的成人体系了解什么该读什么不该读。
据介绍,早些年,国内儿童文学书籍极为有限,“我们看不到世界上别人在看什么。”但近20年来,国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纷纷在国内出版,“最近二十年,好书都被引进了,还在不断引进。”但由于家长、老师自己童年时代未必看到过这些书,所以对这些书大都感到陌生,因而也就不具有推荐和选择的能力。陈苏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爱读的书,哪怕是些很偏门的书也没什么不好,但童年阅读是“生命的底色”,还是需要一定的引导。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