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国内两大名校为争优质生源上演网络“骂战”~~~
国内两大名校为争优质生源上演网络“骂战”~~~
国内两大名校为争优质生源上演网络“骂战”~~~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两大名校为争优质生源上演网络“骂战”
“面子工程”引发招生大战如何破解
王蔚 张炯强
  首席记者 王蔚 记者 张炯强

  近年来,“生源大战”已成为高校招生中的一个高频词。前些年,各名校争生源还都只是在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可眼下,“怪招”“损招”纷纷出笼。那么,抢生源到底会给名校带来什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又会产生什么影响?随着国家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即将实施,哄抢优质生源的局面还会继续存在吗?

  “明规则”不敌“潜规则”

  前几日,北大和清华两所德比名校为争夺优质生源,竟然上演了一场网络“骂战”。北大四川招生组与清华四川招生组公开“掐架”,互指对方不正当抢生源。一个说,“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对方欺骗考生;一个则随即回应,称对方拿钱诱惑考生。随着教育部不点名的干预,两校均表态要遵守招生纪律,目前双方都已删掉互相攻击的微博。

  广东省今年高考的文理科前十名,几乎天天被国内几所名校的招生人员“抢逼围”。为了能够切断其他名校与“状元”的联系,某高校曾多次将“状元”请到北京,生活起居均在校园内完成,美其名曰“参观校园”,实则是让其他高校招生组彻底与其失联。

  更激烈的生源大战往往来自同城、地位相等高校之间。2011年7月,上海的两所著名高校也曾发生了招生互掐。当时,先是A校发声明称有人假冒该校教师欺骗预录取考生改志愿,B校随即发表声明予以回应,表示该校招生工作实施的是“阳光工程”,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的协议。

  “高校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业内‘潜规则’,是因为‘明规则’行不通。”有高校招生负责人透露,眼下的招生乱象,根源在于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不断变化,但高校招生录取制度却迟迟不变,二者未能同步配套。近年来,多数省区都已采取高考后填报平行志愿的方式,使得分数变得十分重要,高校的竞争鲜有其他标准,唯有分数衡量。这些高分考生事实上形成了高校招生竞争的一个小市场,采取互相攻讦甚至欺骗等低劣手段便在所难免。

  功利泛滥风范殆失

  复旦大学一名招生组成员曾告诉记者:“名校均十分看重自家的录取分数线,招生老师的压力都特别大,就是害怕输给竞争对手,这都是功利化、‘面子工程’逼出来的。”

  此次北大、清华招生组的网上互掐,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反感。被指责为“有失大校风范”。有专家表示,生源竞争不是普通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是物质方面的等价交换,不是“用最贵的价格买最好的产品”。学校的核心吸引力应在其教学质量、学校风度、大师资源、广阔视野。更有专家担心,如此在抢生源上“争强好胜”,功利化泛滥,大学精神究竟何在?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名校都存在抢生源的情况。美国名校云集,也是求贤若渴,不放过各种机会吸引优秀学子。不过,美国名校抢生源时,不会抢所谓的“状元”,更不会看分数,因为各校在考查学生的时候,考试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参考,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参考,学校更重视高中成绩、个人陈述、小论文、教师推荐信等,没有了分数这个指标,也就没有了恶性竞争。

  在教育发达国家,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会通过校友、“星探”去接触学生,也会邀请学生到学校访问。哈佛就鼓励学生前来校园参观、参加暑期课程,并由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咨询和帮助,靠“软实力”吸引考生。

  怪零志愿恐失偏颇

  类似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高校,年年都会上演抢生源大战。而且,这两所高校在不少地方几乎都享受零志愿招生待遇。由此,有关取消零志愿的呼声也持续了多年。然而,取消零志愿真能对抑制抢生源和招生乱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吗?

  从1998年起,本市在高考统一录取志愿填报方案中把北大和清华放在独立的零批次单独录取,且不向其他院校公开考生零志愿填报信息,这便是俗称的“零志愿”。早在多年前,上海市政协委员韩正之、黄震等委员就联名递交提案,建议取消高考零志愿政策,认为北大、清华的零志愿政策有悖于教育公平原则。据业内人士透露,自从实施零志愿以来,本市高校几乎再也难招到“高考状元”,且历年来本市高考第一志愿报考复旦、上海交大却被北大、清华“截和”提前录取的高分考生,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把抢生源的乱象一味怪罪在零志愿政策上,也有失偏颇。毕竟北大、清华位列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最前列,让更多上海学生到北京享有优质的高教资源,这对上海的人才培养完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现在所要规范的,是零志愿招生的依规、有序进行,而不是台面下的“小动作”盛行。

  未雨绸缪迎接改革

  也有专家寄希望于彻底打破零志愿、一本、二本等各招生批次的“壁垒”,以此手段让抢生源完全失去发酵的土壤。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美好”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要到明年才开始在全国首先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但相关的纪检监督、大学与高中的志愿指导策略、考生与家长的观念调整等,都需未雨绸缪,尽早做出预案,以应对可能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

  其一,阳光招生应当更为透明且更易被社会所监督。

  其二,合并本科招生批次后,不仅影响高中教育,甚至可能会对整个基础教育改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位高中校长认为,选拔人才的制度变了,培养人才的制度也要跟上。因为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将影响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迫使高中更重视学生培养,更注重个性教育和学校自身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汇市金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加强监督关键要有力更有实效
认真回应金山群众合理诉求
“面子工程”引发招生大战如何破解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3“面子工程”引发招生大战如何破解 2015-07-04 2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