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烽火中的上海漫画家(2)
黄可
■ 《抗战漫画》第1期封面(1938年) 叶浅予   
  ◆ 黄可

  抗敌漫画展在南京大华影院开幕后,观众每天达两万余人。尽管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时空袭南京市,观众依然不顾危险地前往参观,因为每一幅画都代言了观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心情,也抒发了观众们抗日救亡到底的意愿,而吸引着观众。画展中有一幅漫画作品,画着一位脸上淌着血的婴儿,斜倚在刚被日寇飞机炸死的母亲的胸脯上,小嘴还含着母亲的奶头,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这个抗敌漫画展在大华影院展出后,又移至南京夫子庙和永利宁化工厂展览,同样强烈地感染着观众们。与此同时,漫宣队积极为南京各报刊提供抗日漫画,还为南京的一些街区绘制抗日宣传路牌,以及为对敌宣传部门绘制日文的传单画,还用漫画宣传车形式,配合抗敌演剧队在南京街头宣传。

  迫于战争形势,抗日漫宣队奉命于南京沦陷前撤离南京,于1937年11月21日抵达汉口,先驻在汉口的大和街,后搬到武昌水落街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旋又迁到武昌的华林文化大学附近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以此作为生活和工作场所。此时,已在武汉的廖冰兄、陶谋基、周令钊、黄茅、叶冈、麦非、宣文杰加入了漫宣队,从而又壮大了漫宣队的力量。

  抗日漫宣队在武汉期间,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漫画创作和宣传工作。他们把从南京携来的“抗敌漫画展览会”的200余幅作品,布置在武汉中山公园展出。

  《抗战漫画》是抗日漫画家的作战阵地

  配合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工作的倪贻德、李可染、傅抱石、王式廓、丁正献、王琦等绘制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同时为在武汉举行的“七七阵亡将士纪念碑”奠基典礼布置会场,绘制了不少号召抗日军民继承抗日阵亡将士遗志,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宣传画。还在武汉重要街区绘制了巨幅墙头抗日宣传画,尤其是组织了30多位画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武昌的黄鹤楼头绘制题为《抗战到底》的巨型抗日壁画,高3丈余,宽约10丈,表现中华民族抗日总动员后,“前方作战”和“后方支援”的场景,画面以数百人形象所呈现的中华民族军民合作,抗战到底的磅礴气势,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此画完成于1938年9月。此外,他们为武汉举行抗日火炬大游行绘制了游行宣传牌《总动员》《还有谁没有加进队伍》《保卫家乡》《杀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再上前线》《打回老家去!》等。游行者高举这些抗日宣传牌,气势壮观,鼓动性很强。

  为了配合政治部第三厅对敌宣传科,绘制印刷了对敌宣传的大量宣传品(包括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传单、标语和特殊设计的劝敌投降的彩色“通行证”等,其中鲁少飞设计创作的向日军招降的漫画传单是典型的一种),并及时将这些宣传品散发到敌军中去,起到了瓦解敌军的作用。对此,作为政治部三厅主任郭沫若在回忆录《洪波曲》中说:“印刷了无数的标语、传单、六种色彩通行证……”书中还提到,有一次从日军俘虏身上搜出了这种彩色劝降“通行证”,说明劝降“通行证”对日军确是起了作用的。特别是大量漫画传单由中国空军远征散发到日本国土。那是1938年5月19日夜,中国空军第十四队队长徐焕昇上尉驾驶1403号长机、副队长佟彦博上尉驾驶1404号僚机,两架美制马丁B-10轰炸机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飞经九州岛的佐世保、佐贺、久留米、福冈、九州、熊本等地,散发了200万份传单。传单中有郭沫若编写、日本作家鹿地亘翻译成日文的《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商者书》,日本反战同盟写的《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等,还有就是由抗日漫画宣传队提供的大量对日本民众宣传的漫画传单。

  1938年1月1日创刊了抗日漫画宣传队队刊《抗战漫画》半月刊,由汉口的上海图书杂志公司发行,至6月16日在武汉共出12期。(后于1940年5月15日在重庆复刊,改为月刊,又出3期,仍以抗日漫画宣传队名义出版。)从《抗战漫画》第1期的发刊词《〈救亡漫画〉的第二个生命》一文表明,《抗战漫画》半月刊是原先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会刊《救亡漫画》五日刊的继续,也就是说,抗日漫画宣传队既由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组建,而《抗战漫画》半月刊又是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救亡漫画》五日刊的延伸,显示了这层历史脉络关系。这份作为“《救亡漫画》的第二个生命”的刊物,成为当时全国抗日漫画家相互联系的中心,也是他们共同作战的漫画阵地。

  《抗战漫画》第1期封面,由漫宣队领队叶浅予设计。画面以图案化的特写艺术手法,塑造一位头戴钢盔,肩负钢枪,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上前线杀敌的威武战士。实际上寓意抗日漫画家也是抗日战士,必须以坚定意志抗战到底。

  廖冰兄为《抗战漫画》第12期作的封面漫画《他又占领一块地方了》,则暴露日本侵略军每占领一块中华国土,是要付出无数日军丧残的沉痛代价的。实际上警告日军,若疯狂不悟愚蠢侵略下去,必遭惨败。

  作为漫宣队副领队的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了数十幅漫画作品。连续为《抗战漫画》作了4期封面画。《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一画,首先号召抗日军民团结合作,以有力消灭敌人。他所创造的“三毛”艺术形象也赋予了抗日主题。在《抗战漫画》刊出的《三毛的大刀》,描绘三毛报名参军时因年岁小、个子矮而被拒绝,于是他挥起大刀,砍倒两棵大树,喊道:“我不信东洋鬼子的颈子比树干还硬。”表现了三毛决心参军要去前线杀敌的英勇气概,十分感人。另一幅刊出的漫画《幻想中的无敌空军》是一幅精心构思,富有创意的作品。画面上呈现五架编队飞行的六发动机、多功能的巨型中国空军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所到之处都能把日本侵略军打败。作品借助想象,抒发了画家企盼早日打败日本侵略军的迫切心愿,是一幅令人感动的作品。据叶风在《散点碎墨》一书中回忆:“张乐平是漫画宣传队的副领队,是队中造型第一高手。他画的人物经得起解剖,所以队中有大画制作,第一起稿人总是他。”据漫宣队其他队员回忆,从南京到武汉,一些街区的大型抗日宣传画,特别是武昌黄鹤楼的巨型抗日壁画,其中的人物塑造和构图起稿,张乐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张乐平在漫宣队中威信很高,是大家公认有着很高艺术素养的漫画家。胡考在《抗日漫画》第5期上刊出一组《抗战歌谣》漫画,共八幅。画家是兼长小说创作的文学家,在此借鉴民间歌谣形式,自编歌谣,以单线白描和黑白块面相对比的形式绘制出富装饰性的画面,描绘了前方和后方抗战军民可敬可爱可亲的生活,是一组很有特色的作品。该组歌谣漫画,当时曾被许多抗日民众复制放大张贴街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汇市金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抗日烽火中的上海漫画家(2)
传奇大将陈赓
向死而生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C15抗日烽火中的上海漫画家(2) 2015-07-04 2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