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应人人平等
创业之初,黎炜带领团队参与过国家、省市博物馆的虚拟现实项目,并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支持下,开拓英国、法国等欧洲市场。随着公司慢慢走向正轨,黎炜也积累了丰富的公司管理和项目运作经验。他发现,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草根,创业都亟需更多制度创新式的“创业保育”。于是,开始考虑个人转型——为中小微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不是学历越高、求学背景越鲜亮,越容易成功。很多创业实例证明,海归创业最初往往不适应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文化,即使凭着商业计划书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拿到了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大部分进入真正的市场肉搏战后,也被大浪淘沙,不见了踪影。”身上贴有“海归创业”标签的黎炜坚持认为,创新创业面前人人平等。
流程繁琐让人团团转
“真正的创业者需要的往往不是政府分钱分物分项目式的‘强心剂’,而是更多普惠式、制度创新式的‘松绑’。创业者办公司、建团队的过程中,应让办事流程真正简化、便利、顺畅起来。”在给众多中小微创业公司“做保姆”时,黎炜发现,繁琐的月月报税流程就像“紧箍咒”,困扰着几乎所有初创期的小公司,包括海归创业。“许多中小微企业的项目创意好,市场前景广阔,投资者也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初创期财务混乱,有的连账本都没有,风投只得无奈放弃,因为若其后期上市,最初无序的公司账目将是最大的障碍,几乎无法逾越。”
黎炜告诉记者,其在英国的企业36个月才报一次税,而在上海却是“月月报”且流程复杂,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胜任。现有的企业用工、社保、公积金制度,更大大耗费了中小微企业人力和时间成本。黎炜听过不止一位创业者“大倒苦水”:企业录用一名员工,先跑劳动局办理用工。然后,到社保中心给该员工开户,再去公积金中心。然后,工行、建行“一日游”,分别开户才能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要办妥一位新员工的录用,最少需要三四天时间,各类政府部门更是要跑五六趟;而辞退一位员工,整个过程又得照样重复。显然,创业者办公司“团团转”,是因为政府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员工录用属于劳动局,社保和公积金又分属不同机构,就连缴费账号都是各有各的指定银行,跨行办理行不通。
“如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完全可以简化流程。每个人一个社保账户和公积金账号,录用企业只要按时为员工缴纳即可。”在黎炜看来,简化创业者开办公司,以及关系日常经营的相关行政流程,才是解决创业难的“及时雨”。例如,国家正在推行的企业创办“三证合一”就是急创业者所需,又能为所有创业者共享的制度创新。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