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样本/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友善的骑行服务系统向慢行城市京都学点啥
刘晓雪
■ 京都美术馆的自行车停车位
■ 在京都所有的景区与公共服务区域,尤其是寺庙前,都会划出一定的区域禁止机动车驶入。然而,骑行者和行人一样可以直接进入景区,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
■ 行宫洞社区无车行动后的面貌,社区变得更加活跃与和谐
■ 景点、文化艺术中心、大学、商场等场所都规划了客人专用的自行车停车场
■ 机动车主干道与町通的织网状布局
  ◆ 刘晓雪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良好的景观规划设施以外,完善的自行车骑行服务系统设计是缔造京都优良骑行体验的重要因素。2014年12月,京都市起草了一项综合计划,致力于将京都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适合骑行的城市,从而营造京都市绿色的、可持续的和谐的社区氛围。这项计划被称为“Art of bicycling”, 与茶道、花道等京都传统文化一样,“骑行”被定为新的文化符号,引导当地市民将其作为与传统习俗一样的重要的生活方式来执行。仅在一年内,一系列针对自行车出行的服务系统被建立了起来。

  1  规划与布局

  骑行者的美学体验主要由嗅觉,听觉,视觉和身体的动觉而组成,早在1988年剑桥出版的Aesthetic Perception in Environmental Design一书中,已通过严谨的研究表面,城市规划布局给人们在交通过程中的美学体验,对于人们选择何种交通工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嗅觉与听觉体验源于棋盘式道路交通网:京都的城市规划受到中国唐代的都城长安与洛阳影响,采用正南正北的棋盘式布局,古代的京都将城市分为左京(也称长安)和右京(也叫洛阳),到了幕府时代,将城市的东西划分改为了南北划分,北边被成为上京区,南边被称为下京区,该布局一直延续至今。经过现代化的进程后,如今京都的主要交通枢纽依旧照这样的棋盘布局而分布,有效地规避高速机动车流带来的尾气与噪声。

  在京都的棋盘布局交通网中,只有主要干道才会出现机动车并排与双向对流,而分布在主干道两侧的町通(Dori,小路)中,多为机动车单行道,机动车驶入率低,行驶速度相对缓慢。町通的街区的边长距离在100-200米之间,这样的小尺度街区非常适合灵活便捷的慢行交通(“慢行交通”一词是基于移动速度特征对非机动交通方式的直观表述,通常指步行和自行车,即以人力驱动的交通模式)。因此,骑行者可以自由穿梭在町通道路上,享受安静,无车流,无尾气污染的安全骑行环境。

  良好的视觉体验源于京都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与合理的规划尺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京都,整座城市有着无法比拟的人文气息。其保留了大量的中国唐代特有的文化象征以及唐代特有的建筑风格,在町通中骑行,道路两侧的町屋建筑错落有致,风格统一,建筑高度与街道的宽度比例几乎为1:1,这样合理的建筑尺度为骑行者带来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一步一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草绿树,多元化的景观要素将每一个骑行者带回大唐恍若隔世的世界中。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外,京都市政也划定了面积广大的自然绿地,好让京都市周围的东山、北山、西山都可以衬托出京都诸多神社,寺庙等名胜古迹的风味古意。

  在京都骑行的过程中,几乎所有遇到的车看到骑单车的人都能自觉减速甚至停止让行,没有喇叭的叫嚣和任何尾气的污染。整个过程由于沿途景观而平衡了枯燥的感受,疲惫感也随着愉悦的骑行美学体验而减弱。

  2  安全与尊重

  骑行者与行人享有平等的待遇,共享大部分的道路,遵守一样的交通规则。在京都,所有的人行斑马线旁边,必定有自行车专用的过街区域。自行车通常与步行者一起公用道路,在宽裕的道路上,通常会有自行车区域的标示。行人出于速度较慢的考虑,通常会对自行车让行,而大部分的机动车等,见到行人与自行车也一定是减速让行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交通设置与互相尊重的行为,骑行成为了一种非常安全轻松的出行方式。

  3  线上与线下

  在Cycle Kyoto的网站上,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可以找到关于在京都骑行的所有信息,从自行车租赁公司,自行车道,停车场,交通规则到如何带着自行车上新干线等一些列服务讯息应有尽有。

  官方甚至还在谷歌地图上为骑行者编辑好了所有链接了重要交通枢纽、景点、文化艺术中心、大学等场所的骑行线路。行前的便捷服务解除了出行的后顾之忧。

  在京都所有的景区与公共服务区域,尤其是寺庙前,都会划出一定的区域禁止机动车驶入,以保持该区域的安静与参观的安全。然而,骑行者和行人一样可以直接进入景区,再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即使高档百货公司也规划了客人专用自行车停车场。

  从交通规则和配套设施,以及整体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设计上,京都当知无愧缔造了几乎无可挑剔的绿色低碳骑行之道。

  4  “怡然自得”的生活体验

  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有助于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释放快节奏的都市压力,让人与外界环境更加亲密地接触与互动。如果说城市的生活可以被描述成人们在不同的景观中移动并生存,城市的体验便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在京都这样城市规划以人为本,交通服务系统设施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设计下,没有人会为堵车而争吵暴躁,没有人会长按喇叭来破坏街区的平和;在这样美好的社区环境里,更多的人选择了自行车出行,行云流水般地穿梭在景色里,享受自然与历史沉淀的馈赠,怡然自得地享受安静的生活。

  最后,关于慢行交通带来的生活形态变化还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2013年韩国水原市的水原行宫洞举行的无车行动——EcoMobility Festival,在这次活动中水原市行宫洞整个街区禁止居民机动车出行一个月,所有的市民只能采用步行或与骑行两种慢行交通方式。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街区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吵闹拥堵韩国小镇的街道,在慢行系统下仿佛变成另一个充满阳光的美国加州,人们在街边摆出了座椅和遮阳伞,享受着无污染无噪声的,友好的社区氛围。

  当人们从机动车狭小的空间里出来,与环境产生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后,人们开始破冰交流,社区变得更加活跃与和谐,生活好像完全不一样了……这便是良好的城市体验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骑行,体验了这座城市的空间与慢行交通系统之后恍然大悟,是更加合理的规划与交通设置给了人们那样安静、和谐、舒适的生活氛围。

  (本文作者为xper团体的独立设计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12版:大数据分析/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样本/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4版:专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活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8版:资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C12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友善的骑行服务系统向慢行城市京都学点啥
新民晚报样本/国家艺术杂志C02友善的骑行服务系统向慢行城市京都学点啥 2015-08-01 2 2015年08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