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得好就有意义
大壶
  ◆ 大壶

  当我们对一种现象缺乏把握,无法定义而迷茫无措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关心起意义来。画山水有没有意义?画花鸟有没有意义?画抽象有没有意义等等诸如此类。意义禁锢了思想,并把迷茫度放大至看不见本真。

  画得好、画得有意思就有意义,画不好找一大堆意义也是白搭。言必称意义的仁兄们的作品,一般是经不起推敲的,但他们在抛头露面场合的样子装点得还是比较一本正经,生怕他人看不到他们存在的意义,意义成为他们的日常,言辞深邃,眼神犹豫,意义上身,阳光灿烂。一旦感觉不到意义,活着便觉没劲。意义成为忽悠仰慕意义者和麻痹自我的良药。

  有人敬畏地问英国大哲学家伯林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老头子说:“根本没这玩意儿,什么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都是任意武断的概念。”他又说了个故事,有个教哲学的老师给学生上第一课,说“你们当中有人要当律师,有人当官员,有人当士兵,我说的东西,对于你们要训练的技能,不管在哪方面都没有丝毫用处。但有一点可以向你们保证,上完这堂课,你们总能看清人们什么时候在胡说八道。”学哲学的目的主要是观察谁在胡说八道,这个哲学家真是够牛的。

  绘画的意义大部分来自理论家的胡说八道,什么主义啊观念啊,花枝招展、颤颤巍巍,离开这些大忽悠的理论其实你可以省下许多时间去画画。画家就是要把张画弄好,把意义想多了必定画不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理论家们可以把一张白纸忽悠成极简主义,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不听他们的,你越画越好;你听他们的,你绝对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也被搞坏脑子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不妨去观察一下。见识过一位自称当代七零八零后艺术家代言人的理论家,好像这些作品没有他就画不出来,策划了几个神叨叨的展览,自我感觉超好。其中有个别画家当他是个神经病,基本避而远之倒是越画越好。依旧团结在他周围的几乎才华平平,估计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听理论家批评家的话去画的画家基本上是比较平庸的,和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去画画同样没有出息一样。只有通过自己实践和思考的作品才是能打动他人的作品,一开始难免生疏,但这种生疏比跟风画画几天出效果的所谓先锋画家们更有价值。满腹无用的经纶不如老老实实天天动笔写写画画,看那么多可看可不看的书不如直接去博物馆感悟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画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12版:大数据分析/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互联网金融/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样本/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4版:专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活动/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C08版:资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C12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被消费时代遗忘的敬畏之心
画得好就有意义
到底听谁的?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C09画得好就有意义 2015-08-01 2 2015年08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