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瀛台会见到访的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夫妇。其间,向菲利普国王夫妇赠送了一本书——《A Chinese Woman at Gestapo Gunpoint》(《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习近平介绍这份礼物时说,这本书的主人公被誉为“比利时的辛德勒”。
这本小说改编自真实故事,主人公钱秀玲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在比利时被尊称为“比利时的中国母亲”。二战比利时被纳粹德国占领期间,她从盖世太保枪口下营救出100余名比利时反战人士。
如此传奇背后,钱秀玲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老人已于2008年去世,记者采访到了她的家人。
比利时有条“钱夫人路”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外的小镇艾克兴,有一条路名为“钱夫人路”(Rue Madame Perlinghi Tsien),这是为了纪念一个二战中伟大的中国女性——钱秀玲。
说起钱秀玲,比利时侨界或老一辈的比利时人大多听过她在二战中勇敢救人的故事。老一辈的华侨都叫她“钱小姐”,后来的人则叫她“钱姑妈”。她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接受过比利时国家感谢勋章的中国人。
艾克兴市的前任市长让·迪特里厄,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与钱秀玲有着不浅的缘分,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就清楚地知晓这个中国女人是谁、对他家有着怎样的意义。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母亲是比利时人,一位是中国的钱秀玲。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因为我的父亲就是她所救的人质之一。”迪特里厄曾对媒体这样说道。他的父亲是比利时爱国抵抗组织的成员,在战争中成为纳粹德国的人质。
二战期间,在比利时生活的钱秀玲先后从纳粹的枪口下救出过百多名比利时人,这其中,有将近一百人来自比利时艾克兴市。
迪特里厄后来多次拜访钱秀玲,“我经常跟她说,因为如果我爸爸当时被德国人杀害,也就不会有我了。但她却经常说,她当时并不是在做什么英雄事迹,她只是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她的心告诉她应该这么做。”
现在,迪特里厄是比利时反法西斯抵抗组织主席,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他将组织多个纪念活动,让更多的比利时年轻人知道“钱夫人”的故事。
2008年8月1日,钱秀玲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安然辞世,享年95岁。近200人参加了在布鲁塞尔圣心大教堂举行的隆重追悼仪式,艾克兴市市长率旗队、乐队和二战老兵英雄团出席了悼念活动,悼念仪式上奏比利时国歌授国旗覆灵柩。市长致悼词说道,“钱夫人是个英雄,在那样的乱世中,一位弱女子成就这等非凡事迹,需要无比勇气与至高正义感。”
第一次救人成功
1939年欧战爆发之前,24岁的钱秀玲正在比利时南部小镇艾尔伯蒙过着平和而幸福的生活,她的丈夫派林格(Perlinghi)在这里开了一家乡村诊所,钱秀玲则是诊所里的护士,此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
钱秀玲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富裕乡绅家庭,她十六岁时来到比利时就读鲁汶大学化学系,并立志要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二十二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就学期间,她结识了同校医学系一位名为派林格的西方青年,并由相知相惜而终成眷属。
欧战爆发之后的1940年5月,德军入侵比利时,比、荷相继投降,德国法西斯接着便挥军直捣巴黎,大半个欧洲均陷入纳粹的掌控当中,但各国的爱国分子则纷纷组织地下活动,以对抗纳粹的统治。前仆后继的地下爱国分子经常失事被捕,而牺牲宝贵的生命。
1943年的某一天,艾伯蒙镇上的一位警察的儿子,名叫罗杰(Gerard Roger)的地下组织活跃分子被德国盖世太保逮捕,并判了绞刑。全镇的居民都陷入震惊恐慌之中,并纷纷为他奔走营救,却都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钱秀玲,这个身材瘦小、长相美丽的中国女性出现在众人面前,说:“请大家不要难过,我想办法去救罗杰!”
一个无职无权的中国女人,有什么办法能救罗杰?
原来,钱秀玲从报纸上看到冯·法尔肯豪森这个名字,当时,他是德军的一名高级军官,1934年至1938年期间,法尔肯豪森曾在中国担任国民党的军事顾问,与钱秀玲的堂兄钱卓伦互相赏识,结为莫逆之交。钱秀玲赴比国留学前,钱卓伦曾对堂妹说,要是遇上难事,可以找冯帮忙。
钱秀玲字斟句酌地给法尔肯豪森写信,恳求他能从人道主义考虑,设法使罗杰免于绞刑。第二天一早,钱秀玲带着堂兄当年的来函,冒着生命危险,赶赴170公里以外的布鲁塞尔。这一天,恰好是钱秀玲30岁的生日。她在布鲁塞尔郊区一座原犹太银行家修造的古堡里,见到了法尔肯豪森。法尔肯豪森对钱秀玲说,“此案并不是我能够完全左右的,但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忙,就算是对中国的报答吧。”
几天后,不但罗杰获释了,甚至另一个村镇一位同名同姓的死刑犯也同获开释,这种情形在纳粹严密统治下的地区是史无前例的,消息很快传开,钱秀玲成为比利时的救难英雄。 (下转A5版)
① 被钱秀玲营救出来的九十多名人质,从纳粹集中营释放后合影
② 钱秀玲及她在比利时开的“玉泉餐厅”
③ 2007年,钱秀玲(前排左一)与她救出的部分人质合影
④ 法尔肯豪森将军 (上接A4版)
救出69名比利时人
不少比利时人从各地赶来找钱秀玲,请她救出被德军关押的亲属。热心肠的钱秀玲一次又一次地从虎口中救出了许多比利时人。据她的长子回忆,母亲去布鲁塞尔找法尔肯豪森至少有五六次。
1944年,欧战的情势渐渐逆转,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第二天,比利时地下组织在艾克兴市暗杀了三个德军高官,德军立即抓了69位当地居民当人质,威胁该地民众若未在36小时内交出暗杀者,将枪毙所有人质。
这时,比利时人自然又想到了钱秀玲,她拖着5个多月的身孕,连夜赶往布鲁塞尔。在位于塞纳福古堡的官邸中,钱秀玲最后一次见到法尔肯豪森。因为多次协助释放囚犯,他已经渐渐失去柏林的信任,甚至受到盖世太保的监控。见到钱秀玲,法尔肯豪森沮丧地透露自己可能将被撤职调回德国,但只要手中仍有职权,他就会尽力搭救这些无辜的人。一天之后,全部人质获救,钱秀玲在比利时的威望达到顶点。她救人的故事在比利时民间广为传颂。
二战结束后,艾克兴市政府举行表彰大会,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并将一条街命名为“钱夫人路”。钱秀玲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她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友好而热烈的欢迎。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丁刚曾在比利时图书馆里看到1945年7月21日的一份报纸,刊载了当时的庆祝情景:“成千上万的居民聚集在中心广场。钱秀玲成了人们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当她向广场上的居民挥手致意表示感谢时,整个广场沸腾了起来。人们不停地高呼‘派林格夫人!’。”
然而,在比利时享有盛誉的钱秀玲,却低调地继续住在艾尔伯蒙镇,甚至有意“遗忘”这段经历。
而此时,法尔肯豪森则在“7·20”暗杀希特勒失败之后,被盖世太保逮捕,关进了集中营。
为头号战犯“求情”
1948年2月,法尔肯豪森以比利时头号战犯的身份被押回布鲁塞尔,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钱秀玲得知后,立刻到监狱探望。
1950年的比利时首都日报登出了一篇钱秀玲的专访,她表达了对法尔肯豪森的感佩,“如果我在大战期间做过一点事情,值得接受国家感谢勋章,那是由于我当时的努力获得法尔肯豪森将军的配合。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把他的占领区作了最大限度的爱护,才避免了像荷兰、挪威、波兰等德军占领区的悲惨情况。我不敢预测他的命运,但我希望他能知道我永远的感谢和尊敬。”
1951年3月,法尔肯豪森终于等来了法庭的审判。在法庭上,钱秀玲以证人的身份,向法官出示当年被法尔肯豪森赦免死刑者的联名信,并请来许多被营救过的人出庭作证。法尔肯豪森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一年后就被提前释放,并定居德国波恩。直至1966年88岁去世,钱秀玲多次到波恩探望,两人追忆往事不胜感怀。
1951年,应早年导师之邀,钱秀玲进入联合国核能科学研究所5年。上世纪60年代,她在布鲁塞尔先后创办3家中国餐馆。她还捐款创办了比利时第一所中文学校——中山小学,并出任第一任董事长和校长。1990年,她又在比利时华侨华人中发起赞助国王慈善基金的活动,获得媒体对中国移民的好评。后来,90岁高龄的她还出任了名誉主席。
钱秀玲曾3次回乡,但她从未向家乡亲人说起自己当年乱世救人的经历。家乡人只知道她是一名定居在比利时的退休医生,只知道曾经有过一位从国外回来探亲的老太太。
“有关当年救人的故事,钱秀玲只记得关键的几次,其余的几乎都忘却了。”1999年,作家张雅文接到朋友电话,说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了钱秀玲的事迹,觉得是很好的创作题材。张雅文为此自费前往比利时寻访钱秀玲,陪着老人呆了二十多天,写出了《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随后这部小说被拍成电视剧,2001年,该剧编剧赵冬苓到比利时拜访钱秀玲,是年她已经88岁高龄,当被问到如何评价法尔肯豪森时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