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中国电影艺术大师赵丹先生的百岁诞辰,他的夫人黄宗英,生前好友秦怡、牛犇以及诸多上海电影界人士一同参加了纪念这位艺术大师的座谈会,追忆他的艺术生涯,缅怀他的艺术贡献。纪念赵丹,是为了纪念那一代人,先辈们对艺术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值得中国电影人永远学习和敬仰。
黄宗英:真爱我的人
黄宗英和赵丹相识在1947年的初秋,“那时我应邀拍摄《丽人行》,从北京来到上海,穿着蓝色的单旗袍。阿丹来接我,他穿一件短袖衬衫,扣子扣乱了,袜子一只一个样,给我一个很好的印象。我觉得他是一个朴实的艺术家,没有大明星的架子,我们合作得很愉快。”当片子要拍完的时候,直率的赵丹突然拉着黄宗英的手说:“你不应该走了,你应该是我的妻子。”黄宗英一下子就愣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我回上海的时候,已经到了冬天,火车票买不到,我就坐海轮回到了上海。”赵丹到码头上接她,他说:“我真担心你回不来了,我到徐家汇教堂去祈祷过,希望你一定要回来。”回忆起那个时刻,白发苍苍的黄宗英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涩微笑:“我那个时候很感动,他是真的爱我,后来我就跟他结婚了。”
牛犇:对工作认真的人
赵丹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准备拍摄《鲁迅传》的时候,为了找感觉,他从服装间拿出一件已经发霉的破棉袄穿回家,连吃饭也不在桌上吃。他告诉别人,如果生活里在桌上吃饭,那么在戏里,他就演不出在地上吃饭的感觉了。
牛犇记得,为了演好鲁迅,赵丹整天蓄着胡子,叼着香烟,有的时候会坐在躺椅上思考事情。“他创造一个角色呕心沥血,他创作的角色是给人以幸福。他让你看了这个角色,让你去享受,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那是他的责任心。
排练话剧《雷雨》的时候,赵丹作为导演,每场都会去看。他看得很仔细,连布景有些歪,角落里有点阴暗,都会一一指出。“跟他在一起,你只要注意他,你就会觉得,他随时随地都散发着像金子一样的光芒。”牛犇说,“赵丹的这种精神,对从事任何事业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鼓舞。”
秦怡:一个快乐的人
“赵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平常叫他乐天派,快乐的赵丹。”秦怡告诉记者,什么地方有赵丹,什么地方就有快乐和笑声,因为他经常会和大家开玩笑。对着比自己小的秦怡,赵丹会叫她“秦怡妹妹”,然后真的像大哥哥一样,为她解决了很多难题。“当我们感觉到有一点不乐意的时候,他总是出来说各种各样可笑的笑话。”秦怡说,哪怕是在罹患胰腺癌的时候,赵丹也不放弃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他要求医院下午给他输液,好让他在上午画画,画完就送给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小病友,乐此不疲。
赵丹曾说过,自己的画比戏好,字比画好,他活得很开心。秦怡说:“我觉得我再也没有看见一个人,有他这么样自得其乐。他的信念、他的情操、他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