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适逢赖少其诞辰100周年,“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筹集了五百余件赖少其不同时期创作的艺术精品,以倒叙的方式回溯了赖少其的艺术生涯,同时展示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赖少其与鲁迅以及其他文艺界知名学者珍贵的交流信札、赖少其自述艺术心声的手稿,以及赖少其生前用过的篆刻工具及书房物品等实物,从多层面完整展示赖少其在中国画、版画、书法、篆刻、诗词等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及其充满魅力的艺术人生。
赖少其中国画的成功得益于“入”与“出”两字。“入”是入于传统,“以古人为师”。赖少其研习传统讲究策略,他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个大连环结构的理解,又注重结合自我的个性和性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对研习对象作出审美的价值判断,把研习的主要对象放在两宋和明清的绘画艺术。赖少其研习宋人的成果是“得山之骨”和“得山之势”。研习明清,是着眼明清艺术家如何“游心物于意趣性情”,重在研究明清艺术家如何运用笔墨表现意趣性情。赖少其诗文、书法、篆刻修养俱全。诗文的修养使他对儒家哲学的“比德”观有深刻的认识;诗人的激情又使他对艺术特性——以物象聊写自我的“情致”与“情趣”有透彻的理解;书法、篆刻方面的修养使他对如何为山川写情有独特的经验。
赖少其十分讲究从意境中生发出情趣。他在创作中,总是以充满情趣的心灵和情趣的眼光去体察到自然“天趣”,求天趣于笔墨之外,使“趣”不仅从笔墨形式中表现出来,更从绘画的意境中生发出来。故其作品具有一种“天趣”,一种经得起真正品鉴和体察的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