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作品
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出版单位、大型文学期刊和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都可以推荐不超过3部的作品。根据评选流程,每位评委要在3个月内读完这252部作品,并进行实名制投票。因为最终获奖作品将在5部以内,获奖率不足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的陈晓明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评委的工作流程:“不可能所有评委都对200多部作品有充分的发言权,所以评委们会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部分作品。组内讨论与大组讨论交叉进行,其他组的评委也可以在大组讨论时发表见解。这样经过若干轮讨论与投票最终选出获奖作品。”
修改评奖条例并强调纪律
近年来,一些文学奖项因种种原因遭受质疑和诟病。3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再度修订“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而上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2月25日。
对比而言,记者注意到主要有3处不同:一是首次提出评委“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二是在评奖程序上,提名作品锐减一半,同时不再规定投票轮数;三是特别强调评奖纪律,“评奖委员会成员和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须自觉遵守本条例和评奖细则规定的评奖纪律,不得有任何可能影响评奖结果的不正当行为”。
据了解,茅盾文学奖的评委除了中国作协聘请,各省(区、市)作家协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再各推荐一名,上一届评委人数多达62名。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人想“搞定”如此庞大的评委团,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文学参与但并未入围
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开始,“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即有资格推荐作品,本届茅奖晋江文学城、半壁江中文网和中文在线3家文学网站共推荐了5部网络文学作品,另一名网络写手“唐七”的作品也由一家出版社推荐入围。相比上一届在中国作家网站公示的参评作品目录,本届将网络文学作品分散在目录中,弱化了网络基因的特殊性。不过截至目前,仍旧没有网络文学入围提名名单。
事实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传统评奖规定,如参评作品必须“成书出版”等就拦下了一大批网络文学。晋江文学城总裁办总监胡慧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社会对网络文学的一些固有认知或偏见,能参加茅奖评选,其实是对网络文学网站和作者一种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她希望评奖时,能针对网络文学的特点,放开一些限制条件;也希望评委中能有网络文学专家,“这样会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学作品”。
驻京记者 鲁明(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