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近八百件藏品
展览立足百姓视角,有近百位市民以及收藏家送来展品,展览共展出了近800件抗日遗存。其中,有满目疮痍的都市和战场照片,有闪耀民族精神的抗战老期刊,有文化名流组织慈善展览为难民筹款的动人故事史料,有号召工业兴国、抵制日货的珍贵国货日用品,有反映战时经济的纸币、债券、票证,还有凝聚家国情怀的抗日战士两地书……
主办方旨在通过这个展览,丰富对抗战历史的平民记忆。“我们要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通过我们的人文思考和文化责任,让我们的后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市群艺馆活动部主任吴榕美说。
讲述救济物背后故事
南京大屠杀罹难者家属、85岁高龄的蓝翔老先生介绍了作为战地记者的父亲罹难的经过。他还带来了1945年国民政府向南京大屠杀罹难者家属发放的救济物——一件他从未舍得穿的罗斯福呢军便服、抗战胜利后美国大兵在南京大游行中送给他的水壶和腰带等。
民间收藏者彭学伟则献出了他收藏的15本抗日战争前夕,国际友人创办并得到宋庆龄支持的英文刊物《中国呼声》。该刊以伸张正义,让世界人民听到中国人民的抗日声音为责任。1937年9月在付印时,因日本宪兵闯入砸坏排字车间而被迫停刊,现存极少。他还提供了七君子之一沈钧儒的《全民周刊》创刊号,见证了上海文化界、工商业积极参与抗战救国的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听首版《义勇军进行曲》
上海轻音乐团团长褚保杰将自己收集的两张《义勇军进行曲》首版唱片送了过来。泛黄的唱片封套上有百代公司的金鸡标志,编号为34848b。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配乐很简单,但穿越岁月的声音,唱出了国家生死存亡之时民众奋起反抗的爱国情怀。“这首歌的曲子最早是从东北义勇军中传出来的,经过聂耳田汉的重新作词编曲,由上海传到全国,流传至今。”褚保杰感慨道。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听到这首曲子,他特地将歌曲翻录成mp3格式,让更多的市民能聆听并感受首版《义勇军进行曲》……
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在开幕式上,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原国民革命军98师军旗官588团二营六连代理连长、102岁高龄的刘森尧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原副政委、89岁的闫成贵将军,上海警备区原副司令员、93岁的贾德发将军,三位见证过抗战历史的老战士共同开启“抗战珍存”市民史料实物收藏展。与此同时,抗战故事全市巡讲也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