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新民环球/博览
     
本版列表新闻
美国牙医猎杀狮子王 非洲相关产业引争议~~~
美国牙医猎杀狮子王 非洲相关产业引争议~~~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牙医猎杀狮子王 非洲相关产业引争议
狩猎管理规范 有益保护动物
袁原
■ 猎手弗朗茜与战利品合影 图GJ
  美国牙医沃尔特·帕尔默猎杀津巴布韦狮子王引发众怒,非洲运动狩猎产业链饱受非议。然而,热衷此道的猎手并无悔意,狩猎旅游依然并不乏人问津,津巴布韦月初刚刚颁布的禁猎令在短短10天后又被解除。

  如此非主流的运动,为何仍顽强存在?现实是,管理规范的运动狩猎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资金保证。

  考验毅力耐力

  到非洲狩猎是一场昂贵的游戏,有钱的西方游客乐此不疲。但事实上,专业猎手的狩猎之旅与奢华不沾边,是考验毅力和耐力的艰苦旅程。《纽约杂志》记者最近跟随美国女猎手丽贝卡·弗朗茜到南非打猎,得以体会狩猎运动的艰辛一面。

  在南非林波波省一家狩猎场,弗朗茜选中了目标:标价6000美元的貂羚。清晨4点半,弗朗茜和向导已经坐上吉普车出发。在干草、枯木和巨石覆盖的猎场上颠簸2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狩猎站点,一间暗黑不起眼的小屋。

  屋里只有3把白色塑料扶手椅,放在散发着尿骚味的泥地上,墙上有一个小孔可以朝外张望。弗朗茜和向导猫着腰,蹑手蹑脚走进屋,又轻又慢地坐到椅子上,从墙上的小孔往外看。

  3个小时后,仍然没有貂羚现身。弗朗茜探起身,轻轻往小孔外抛洒白色粉末测风向。成熟的猎手愿意待在下风方向,这样才能隐藏自己的气味,不至于吓跑猎物。

  5个小时过去了,不少疣猪、林羚经过小屋,还有成群的舌蝇,唯独没有貂羚造访,弗朗茜的弓架在墙上没有动过。11个小时后,空等了一天的弗朗茜不得不踏上吉普车返回驻地。“你不会每次都胜过它们。”导游福尔说。“大部分时候,输的都是人。”弗朗茜说。

  打猎就是生活

  弗朗茜上半年因为与狩猎战利品的合影引发众怒,但即使遭到谩骂和人身威胁,她仍没有放弃打猎。对她而言,这就是生活。

  41岁的弗朗茜孩提时候就开始打猎,从小和父兄一起在野外猎鹿。21岁结婚后,她和丈夫定期远征狩猎。即使怀有4个月身孕时,她还带着11个月大的儿子一起在野外宿营猎鹿,路上不时停下来哺乳。

  多年下来,弗朗茜成长为一名优秀猎人,耐心、坚韧而且强壮。步枪已经没什么挑战,她改用弓箭打猎,这需要更轻巧的步伐、更准确的判断和更有力的射击。每年至少3个月,她会带一队女猎手到阿拉斯加丛林中打猎。

  “对我来说,打猎是生活的全部,定义了我和我的家庭。”她说,“我能从空气中嗅到秋天来了,然后对家人说‘我们上山吧!’”

  在社交媒体泛滥的年代,这种狩猎文化显然不是主流,根本不为人理解。弗朗茜和猎物的合影在网上疯传时,舆论一边倒地予以谴责,指责猎手对荒野和自然的伤害和掠夺。然而,在非洲的运动狩猎中,所谓荒野更像精心栽培的结果。

  弗朗茜这次获许猎杀的是一头8到9岁的雄性貂羚,在林波波猎场出生长大,算不上真正的野生动物。野外生活的貂羚平均寿命16岁,这头貂羚已经有了15个后代,猎场主考虑用一头更年轻的雄性貂羚取代它的位置繁殖后代。

  弗朗茜第二次狩猎等待8小时后,貂羚还是没有出现,猎场主改让弗朗茜猎杀另一头已过最佳育龄的雄性貂羚。弗朗茜和向导沿着枯草追寻踪迹,终于找到了貂羚的粪便。这一次,弗朗茜得手了,稳稳地一箭射中这头10岁貂羚的肩部。

  弗朗茜说,狩猎更像一种极端的自然体验,猎手从中感觉到与动物“一对一的对决”。

  动保资金来源

  美国牙医帕尔默诱猎狮子的行径曝光后,舆论更聚焦非洲运动狩猎,认为这种旅游产业危害动物,威胁环境。然而,务实的环保人士坚持认为,管理规范的运动狩猎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津巴布韦为例,这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及美国的1.8%,农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政府要出钱保护野生动物捉襟见肘。自从允许合法狩猎以来,该产业每年缴税4000万至6500万美元,成为津巴布韦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

  提供合法狩猎渠道还能有效打击非法盗猎。肯尼亚1997年全面禁止运动狩猎,结果,据非政府组织“人为行动保护大象”估计,原来生活在肯尼亚猎场外的六到八成大型哺乳动物遭盗猎。

  不少环保人士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国家狩猎业的发展,放慢了野生动物栖息地被老百姓开荒或被政府开发的步伐。        袁原

  相关链接

  一站式狩猎旅游

  “奢华狩猎”旅行社为游客在南非和津巴布韦打猎提供一站式服务。抵达当地后,游客入住指定旅馆,车接车送进入狩猎区,由职业向导带领追踪猎物。捕获猎物后,由旅馆负责制作标本,打包装箱运回国。

  在非洲打猎,旅行社的报价与猎物大小和凶猛程度成正比:10天的“猎狮旅”报价5万美元左右,大象差不多4万美元,一头疣猪或羚羊只要6000到7000美元。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夫米克·詹姆森曾在非洲猎取过4只黑斑羚和羚羊,现在效力一家名为“野生非洲狩猎远征”的旅行社,专门为美国客人服务。“在非洲打猎能享受国王般的待遇。”他说。

  非洲狩猎旅游已经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旅行社、酒店和猎场能从中获利,还养活了专门制作动物标本的大小工厂。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郊外一家标本工坊,45名工人每年要制作6000多个动物标本。

  和打猎旅游要价一样,制作动物标本的费用也依照动物种类有所不同:大象2.7万美元,长颈鹿6000美元,猎豹1300美元,犀牛1万美元……

  有人纯粹求刺激

  在南非有9000多家狩猎场,每年吸引7000多名游客来打猎,大部分是美国人。

  远道而来的游客中,有的纯粹是追求新奇刺激,对打猎一窍不通。对这部分人来说,狩猎是另一种炫耀财富、释放荷尔蒙的消费方式,与文化无关。

  他们通常在指定区域打猎,区域里只有一处水源,猎物一定会出现。他们更常用步枪而不是弓箭打猎,还可以给野兽下药,让它们行动迟缓易于猎杀。据说,好多“猎狮游”就是这么操作的。

  南非狩猎导游约翰·福尔的大部分顾客就属于这类“背步枪的男性首席执行官”。他们可能错判时机,在不该开枪的时候射击,或者虽然击伤猎物却不能一枪毙命。这时候,福尔只好负责善后,终结受伤猎物的性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民生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20版:血沃淞沪上海永志
   第A21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2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3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4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环保/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好吃周刊
   第B1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狩猎管理规范 有益保护动物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博览B03狩猎管理规范 有益保护动物 2015-08-13 2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