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时政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一三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吴 健
■ 淞沪抗战纪念公园警示钟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吴 健

  78年前的今天,上海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侵华日军开着军舰从海上而来,用大炮轰击曾经丰富营养其文明的古国。自唐朝开始,日本从中国学会很多精致的文化,但自明朝以后,一些日本强盗的眼里只有中国的物质,可以抢夺的物质。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上海便是闻名于世的远东第一大都会,但这种建立在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的繁华,与中国人无关,更与普通中国人无关。一句“十里洋场”,便生动地说明了上海繁华的归属,维持这种繁荣的,是中国人被践踏的尊严,而对这种繁荣得陇望蜀的,则是享有既得利益的列强。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日本绝不做被抢走上海租界与香港的中国,而要做夺走上海租界与香港的英国。”1862年,日本维新领袖高杉晋作在考察上海后,开始呼吁日本将昔日崇奉的“老大国”变成自己崛起的“猎物”。1905年,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的日本首次在上海实现驻兵,而他们开来的军舰正是参加过甲午海战的“高千穗”号巡洋舰,这显然是一种炫耀,一种羞辱,一种警告——20世纪30年代,日本果然开启了新一轮侵华狂潮。 

  “9·18事变”,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让中国丢失东北三省。但国民政府的身段柔软不能代表中华民族脊梁柔软。当78年前的今天,日本人炮轰上海的时候,声言“三个月灭亡支那(请注意,连‘中国’称谓都傲慢地予以抹杀)”的战争狂徒们看到的,是中国人空前的民族觉醒,以及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的阶级合作、党派合作、军队合作,他们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他们见到的是宝山全体殉国的姚子青营,见到的是四行仓库血战四天四夜的“八百壮士”,见到的是中国民众毫不妥协的斗争意志。 

  78年前,中国军队在我们今天这个繁华的都市鏖战三个多月,最终功败垂成。但是日军再也见不到甲午战争时“如死猪卧地”的中国军人。在当年淞沪会战最激烈的时刻,在慷慨赴死的中国人身上,美国学者沃尔特·H·马洛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他在《外交事务》发表了《中国为何难以征服》,通篇4000多字的内容四分之三都在讲述“中国极弱,日本极强”,但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他引用自己早年探访北洋政府将领蔡廷干时的一段对话: 

  “中国的分裂和动荡局面还会持续多久?” 

  “不会太久,也许要100年,但对于中国的历史而言,这真的不算很长。” 

  马洛里得出了结论——愿花百年时间来争取最后胜利的民族,又有什么敌人是他们无法击败的呢!

  愿花百年时间来争取最后胜利,这不是一个豪迈的句子,而是一声悲怆的怒吼。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以3500万军民死伤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的,在长达14年的抗争中,中国人也有过神机妙算的智慧,运筹帷幄的高明,但更多的是“只有我死,国才能活”的悲壮。中国对日战役的死亡比例是7︰1,甚至还要大,这个比例说明什么,说明每一个敌人的送命,每一寸土地的收复,都是更多中国军民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胜利,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今天,当我们纪念这3500万死伤军民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史,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战斗史,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灵史。他们是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属于战争,但其实他们渴望和平。我们首先要感佩那些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奋不顾身,而不是臆想他们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如果我们还耽于后者,那就是对先人的不敬,对鲜血的不敬,也是对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今天这个时代的不敬:这个小学生都会用平板电脑的时代,我们怎么还会相信神话般的刀枪不入! 

  中国人爱好神话,最美的神话,是那些民族英雄的精神故事。中国人爱称赞英雄,但重读抗战,重读78年前的淞沪会战,我们应该明白,最战无不胜的英雄,是一个民族的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这些,曾经是我们取得抗战胜利的法宝,也必将是我们个人走向成功、国家走向强大的法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民生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8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19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20版:血沃淞沪上海永志
   第A21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2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3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4版:血沃淞沪 上海永志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夜光杯
   第A4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环保/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好吃周刊
   第B1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八一三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广告
新民晚报时政新闻A04八一三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2015-08-13 2 2015年08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