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以房养老”保险试点一周年,仍然是争议无数,成效平平。有媒体报道,某人寿正式推出国内第一款“以房养老”保险后,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仅签约了12户家庭,相比我国庞大的老年人群来说,这一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以房养老”式的探索并非开始,也远未结束。中国养老的道路探索旷日持久且难点重重,但面对养老保障这个无法回避的社会大课题,从上层到民间,寻找普遍性答案的动力始终充盈,呼声日盛。
养老,如此迫切,却又陷入胶着。
银发汹涌下的养老之痛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并走向峰值,预计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增加到2.16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以上空巢老人逾5100万,约占25%。
不到1个月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透露,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但即使看上去如此供不应求的数字,却由于服务功能等多方面的不足,养老机构出现惊人空置率。
不仅如此,除掉物质方面,老年人养老置业需求的精神内核仍然被忽视甚至曲解,“有钱有闲”的当代城市老年人群比比皆是,老年生活的寂寞孤独看上去不可避免。
显然,纵使生活无忧,如果仅有配套,却难觅老友,再也找不到生活跟上时代的成就感,“空虚老人”的痛,与“空巢老人”又有何异?
新时代背景下的养老探索
养老,关乎于每个人。
事实上,自1973年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之后,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已然发生转变,最突出的现象是:“2个年轻人+4个老人”构成了中国家庭模式的新常态,养老,岂仅仅是老人自己的问题?
养老探索,人们从未止步。21世纪,新养老模式的探索相继涌现,学院养老、投资养老、生态养老等等,百花齐放。在养老模式的探索上,勇于担当使命的绿地早已先行。
2005年,绿地孝贤坊
开创养老1.0时代
10年前,当中国养老步入水平较低,人们普遍关心硬件配套资源不足的阶段之时,绿地便率先打造昆山孝贤坊,重点解决硬件物质建设,为人们呈现出一处具有标杆性质的高品质养老居所,开创了中国养老的1.0时代。
2015年,绿地长岛
引领养老2.0时代
历经十年发展,社会生活再次发生重大转变,物质、硬件等等早已不再成为人们养老的最大困扰,而是转换成了精神需求。
此时,绿地再度潜心研究,将目光瞄准到与当前国内社会家庭结构模式相似的西方先进养老上,注重精神养老,重点解决“有钱却寂寞”的难题,推出高品质“2.0快乐养老”。
快乐养老,当然绿地长岛
2.0快乐养老,来源于西方欧美养老。在当前国内走向西方式小家庭结构的背景下,西方运营已久的横向养老(即兄弟姐妹朋友构件社区互助养老、邻里快乐养老)似乎值得借鉴,她在某种意义上十分符合当下的中国养老需求。
实际上,作为绿地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大的国际岛项目,绿地长岛正是“快乐养老”的有效承接地,她的国际化定位、与高规格配套有能力承载“快乐养老”,她的宏伟蓝图则正是着眼于未来养老:
可以发现,绿地长岛位于崇明岛北面,是距离上最适宜的养老场所之一;
你还会发现,绿地长岛拥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环境资源极其符合养老;
更重要的是,绿地长岛大手笔投入,4大主题规划区,40项国际配套,为高品质养老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她有足够的资本与魅力把邻里、朋友全部聚集起来,实现互助养老……
极有可能,建立于朋友、邻里关系的此种互助养老,将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养老的理念与标杆,掀起一股全新的“快乐养老”风潮,甚至于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长岛,中国养老的上海模板
怎样的一种养老,才能开启中国养老的未来?
这近乎于一个时代的命题,由绿地给出了答案,由长岛给出了载体。
绿地长岛,她为人们带来的,是同年龄层次的快乐养老,是朋友互助的横向养老,是“高净值、高素质、高追求”的时尚养老,是宜静宜乐的健康生态养老,是大型配套、国际资源、着眼未来的投资养老……
已然,绿地“破题”中国养老。
——从“物质养老”到“快乐养老”
物质需求不必太担忧,未来养老将着重解决精神需求。绿地快乐养老,立足于小家庭单元,立足于同龄朋友互助,立足于群体服务协作,立足于娱乐资源享用,将带来时常互动、注重社交、注重审美的快乐养老。
——从“纵向养老”到“横向养老”
大家庭养老模式历经千年未变,但到今天,家庭结构悄然蜕变为小家庭模式后,纵向养老不再可行。绿地借鉴西方横向养老,将建立一个以朋友、兄弟姐妹为邻里脉络的横向养老,带来更多自主权,更多共同语及存在感,提供保障。
——从“社保养老”到“投资养老”
社保养老,无论如何已经成为一种被动型养老。但事实上,真正的快乐养老,必然是主动积极的养老。绿地养老,瞄准国际岛,未来将是世界级的生态休闲游乐地标,这样的养老既是积极养老,又是攫取巨大潜力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