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情感和信息
老奶奶也会视频聊天
作为“腾讯为村开放平台”上的首个样板村,一年前铜关村还和互联网离得很远。在这个从贵阳坐车得盘山五六个小时才能到的山沟沟里,住着4个自然寨、460户人家、1863个村民,其中侗族占93%。尽管山美水美人美,但此前和全国不少老少边穷地区一样,铜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不过2800元,大部分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更不懂啥叫Wi-Fi。直到几年前被腾讯选中,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发祥地,才被腾讯这个强大的“连接器”接上了互联网。
一年前,腾讯公益投入1500万元,组织本地村民用传统建筑风格和技术,造出了一组占地46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如今,这个博物馆不仅成为乡民的公共精神寄托空间,成为接待游客来看铜关的展示窗,更培养出村民“蹭网”的习惯。去年11月,中国移动为铜关村搭建好了无线网络,中兴公司则为这个村的四百多户村民带来了智能手机,连65岁的吴培珊老人也半信半疑地掏500元钱领了一部后,如今都学会和远在广东佛山打工的小儿子视频聊天了。
而当村民们逐渐会用智能手机了,立足本村社交的“铜关微信群”也应运而生。群里的交流热点,从一开始的打招呼问候“你家吃了没?”,逐步发展为村务通知、种养殖信息、招工信息、买卖信息、低保公示等更多实用内容,甚至谁家丢了的牛也通过微信群找到了。截至今年6月,已有130多户人家加入该群,订阅人数超过780个,月均交流信息逾千条。
连接资源和财富
土特产能上拍拍微店
为村开放平台能给村民带来感动和便利,那么到底能给村民带来多少钱呢?“我们做的是连接,我们创造的是连接财富的机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为村项目负责人陈圆圆说,中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滞后是由“失连”造成的,因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数字鸿沟横亘在城乡之间,所以需要通过“连接”来为乡村找到一个更系统而有效的解决办法。而腾讯开放平台上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源,就能集结产生出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如今,“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可谓一房难求,住进来的游客基本上都通过“信息驿站”秒杀得房,这套微信智慧村庄运营平台由广州茂腾信息科技设计,能在线完成客房、旅游套餐预订;而游客返程带回去的土特产包装俏皮,则是深圳同乐时光的设计,好东西加上好包装,让土生土长的“侗乡茶语”、“侗乡有米”系列去年底累计销售了150万元,更好地反哺了茶农、米农。此外,当地的香禾糯、有牛黑米、雀舌茶等特产,也作为黎平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优质农产品,进入了拍拍微店“企鹅市集”销售。
黎平县县长唐浩说:“过去我们也讲‘连接’,我们接的是水、是电、是路;而今天我们聊的‘连接’竟然是互联网+,互联网让我们耳目一新。”而腾讯公司副总裁郭凯天则表示:“我们搭建’为村’平台,是希望把互联网人才和互联网思维注入农村,盘活乡村中本身就存在的资源。”据悉,铜关样板的亮相,只是“腾讯为村开放平台”的开始。接下来,以“社区营造工作坊”PK的形式,腾讯为村团队每个季度都会在全国选出6个村,为其开展“一村一品”的商业化专业指导,教他们沟通、财务、商业谈判、项目管理、领导力等等课程,最终PK胜出村庄将拿到100万元为村创投基金。未来,这种为村创投基金还将开放众筹,让全国网民都有机会来“投资”自己看好的村庄。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