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四行仓库保卫战
中校谢晋元立刻进入了他的角色。
他将第一营一连沿西藏路部署在四行仓库的右翼,将三连布置在四行仓库的左翼,将二连布置在四行仓库的中央,担任四行仓库外围之守备。机枪连的其中两挺机枪布置在楼顶,承担对空射击,其余分配给了一、三两连,完成全营火力网编成。
10月27日的早晨七点,松井石根的第三师团开至上海北站,下午一点,他们开至四行仓库附近。
战斗打响前,四行仓库的位置和建筑结构对国民革命军第524团第一营的414名战士是相当有利的,所谓位置,盖因四行仓库几乎便在工部局的公共租界边上,其时的日本,还不敢与它内心深度鄙视的白色人种公然交恶,也因此,对四行仓库,日军不敢贸然使用海军炮火加以攻击,唯恐一旦炮弹落入公共租界,与欧美人提早交恶,这样,四行仓库保卫战先就胜了一筹;所谓建筑结构,那四行仓库在邬达克的设计施工中,与从前老上海砖木结构的房子迥然不同,钢筋混凝土的强力浇铸,使得建筑十分强壮牢固,有坚不可摧的感觉,既然没有重炮轰击,仅凭日军的步枪与机枪子弹,是不可能将这幢大楼摧毁的,这便是胜算之二。
战斗正式打响,是在1937年10月27日下午一点。
28日凌晨,公共租界这边的英军军官好奇地观察着四行仓库,他发现中国守军正在凌晨时分抢筑工事,他们中没有人睡觉,让英军军官若有所动。当天上午与下午战斗异常激烈,日军从西侧向四行仓库发动攻击,他们还占领了交通银行大楼,不过,因日军不能使用舰上重炮,只能用加农炮轰击,四行仓库厚重的墙壁顶住了轰击,而占领着制高点的中国士兵很容易将呆在交通银行大楼中的日军压制。
这期间,上海商会得到了中国守军仍在闸北激战的消息,便激动万分地通过电台将这个消息传遍上海全城。人们在雨中聚集在苏州河的南岸为守军助威。上海市民还向524团一营的战士们捐献了十多卡车的给养,卡车于夜间抵达四行仓库附近,战士们收到了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来自市民的慰问信。最为传奇的事情是,童子军的杨惠敏小姐,护送上海商会赠送的一面国旗进入四行仓库,当她将国旗交到谢晋元的手中,并问守军的作战计划时,谢中校回答说“誓死保卫四行仓库”。杨惠敏感动不已,她向谢晋元索取所有守军的名册,说希望将他们的名字昭告整个中国。为了迷惑日军又不让杨惠敏失望,机敏的谢晋元让人立刻根据524团原来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这便是后来上海史中“八百壮士”的由来,而真实存在的壮士只有414名。
29日的早晨,谢晋元他们将上海商会送来的中国国旗升到了天空,那日,苏州河对岸聚集的群众超过了三万多人,他们激动万分地欢呼:“中国不会亡!中华民族不会亡!”
与此同时,基于种种原因,工部局不希望中日之战在他们身边如此贴近地发生,上海警备司令杨虎被安排与英军斯马莱特会面,会议决定第524团一营撤至公共租界,并和正在上海西部战斗的第88师会合。
谢晋元希望能够继续留守四行仓库直到战斗至最后一人,张柏亭最终劝说其同意撤退。1937年11月1日,谢晋元的八百壮士“其实还剩376人”分批通过新垃圾桥撤入公共租界,约有十人在撤退中被日军机枪打伤,到凌晨2点,守军全部进入公共租界。
但有一点是谢中校也是蒋总司令始料不及的,524团一营的战士们并没有如同斯马莱特保证的那样前往上海西部与88师会合,他们一进租界,便被全部缴械,随后立刻被押往设在胶州路的“孤军营”,在那里,苦度了整整四年,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与整个西方世界彻底翻脸。
历史悲哀地记住了这个时刻: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中校一如既往地带领着士兵们出着早操,他发现有四人缺席,便前往询问,没有想到,这四个被收买的家伙拔出刀子,连连捅向谢晋元,一代英雄便倒在了上海土地上,倒在了这个所谓孤军营的营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