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 净化水质
夏科家介绍说,青浦区土地总面积669.6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4.49平方公里,占比18.6%。整个青浦,都属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近一半区域处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青浦历史悠久、环境宜人,是“古文化”和“水文化”的凝聚地。
出于对水源的保护,青浦一向将生态造林和环境保护视为重中之重,并将创建国家生态区作为全区三大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为保护上海“母亲河”上游水源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业发展 仍存瓶颈
根据至今年底陆域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15%的要求,青浦区的森林面积要达到122895亩。然而夏科家坦言,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比如林地增速放慢,林地建设与农业用地矛盾逐步凸现。林苗一体化的林地受企业经营周期影响,林地资源稳定性不够等。”
此外,区内防洪压力巨大、堤防被频繁垦殖和侵占,也是制约林业发展的难题。
因地制宜 推进林业
在特定的区情、水情下,如何发展水源涵养林、经济果林,并增加林地生态服务功能,让造林成为满足“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新青浦”需求的途径之一?夏科家表示,其实青浦区仍有不少潜力可挖,应该因地制宜地探索创新突破的方法,推进道路林网化、水系林网化、农田林网化以及农宅林网化建设。
比如,在建设“美丽乡村”时,也可按照“单个网格控制面积约200亩、农田林网控制率85%左右、并且以带状两行(株行距4米内)连片1亩以上”的标准造林,并在宅前屋后补植绿化,发展四旁林和庭院经济。
又如,造林可与公共安全综合整治结合,在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农田棚舍等的整治后,见缝插针跟进植树造林,实现“以林守土”。再如,造林可与生态堤防建设结合,“以林护堤”大幅提升防洪能力,“以堤造林”拓展造林空间。
此外,造林还可与城市开发建设结合,在居民生活区、景观区和生态廊道区,实现片林的“串点成线、集线成面”。而对 G2、G15、S26等高速公路沿线、华新、重固、练塘等部分地区高压走廊防护林项目,也应实现断带合拢。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