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困逼得母自尽 挥泪作别老父亲
瞿世玮的妻子金璇(1875—1916),字衡玉,原住江苏江阴县西乡大岸村,后随家迁至江阴贤庄。其父金城,字心芗,曾任清候补广东盐大使,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因此结婚时,瞿世玮就乡成礼,满月后,才迁往常州八桂堂天香楼,即瞿秋白出生之地。
金璇生有六子二女:瞿秋白、瞿轶群(女)、瞿云白、瞿景白、瞿垚白、瞿坚白。另有懋鑫,小名阿鑫,幼年夭丧;红红(女),3岁夭丧。
金璇才貌出众,熟读诗书,对诗文有相当高的鉴赏能力,还能填词,写信作文,落笔成章,并能书写一手娟秀工整的小楷。她为人温良贤淑,娴静自如,同情穷苦人,且又“傲骨珊珊”(其兄对她的挽语),忧戚不形于色。她一人主持家政,平日常教授子女易诵易记的短诗、小令,讲《聊斋志异》中富于人情味的故事,让他们度过不少美好时光。在子女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和力量远在父亲之上。瞿秋白幼时对文学的热爱,大半是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
瞿家和金家应当说是门当户对的。但后来金心芗对这门亲事很不满意,因为瞿家开始败落,女婿瞿世玮又“无能”,不但没有带来光宗耀祖的显赫名声和地位,相反陷于贫困。其实,瞿、金两家结亲,继而先后衰败,并非偶然,两家都是随着封建社会“士的阶级”一起衰败下来的。
1916年春节前夕,瞿世玮从湖北黄陂(在周世鼎家里做账房先生)回来,金璇原指望他能带一些钱来,稍稍缓解家里的困境。但是瞿世玮两手空空,一头钻进书房,沉湎在书画里。金璇失望至极,却没有责备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年初五是接财神爷的日子,凌晨,金璇服毒自尽。瞿世玮的挽联中有句“受尽讥谗全大局”之言,后因怕得罪亲友,改为“受尽饥寒全大局”。其实,原句颇能说明妻子生前陷入重重压力的困境,透露了破落封建家族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对于慈母之死,瞿秋白并没有一味怪罪父亲。当母亲孤立无援、苦苦支撑全家时,父亲还在书房里迷恋着黄老佛道、儒学经籍、书画医术等,却始终不管家里的柴米油盐。他偶尔还要发作一次“七爷”的脾气,大声说:“拿我的片子,送他到衙门里去!”显示出“破产士大夫”子弟仅存的威风,这些当然使瞿秋白不满。但是父亲在贫困中有尊严,不与污浊合流,清介自守,以至潦倒终身。因此瞿秋白还是一直怀念自己父亲的,父亲的个性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瞿秋白。母亲给予瞿秋白的善良、克己和柔情,则始终贯穿了他的一生。
瞿秋白动情地说:“我母亲已经为‘穷’所驱逐出宇宙之外,我父亲也只是这‘穷’的遗物。”父亲“在中国这样社会之中既没有阔亲戚,又没有钻营的本领,况且中国畸形的社会生活使人失去一切的可能,年纪已近半百,忧煎病迫,社会还要责备他尽什么他所能尽的责任呢?”瞿秋白不愿刻意追究瞿氏家族间琐事的具体原因,而是挖掘“穷”的社会根源,反思自己家庭悲剧的起因。
一家星散后,瞿秋白先是到武汉求学,寒假时到湖北黄陂姑父周世鼎(福孙)家去过年。不久,瞿世玮带着瞿垚白(精神不甚健全)前来,一起寄人篱下。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应聘赴京到外交部条约司通译科任职)去北京上学。同年9月上旬,瞿秋白考入北京政府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
这时,瞿世玮带着瞿垚白离开湖北,远赴山东省平原县知事瞿世玖(堂兄)处管账。不料瞿世玖“官亏”,弃官远遁,瞿世玮被扣留,协助善后。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是瞿世玮心灰意冷,再也没有返回常州。1920年初,瞿世玮赴济南,投靠常州同乡王璞生。王璞生曾任山东乐陵知县,他念同乡之情,收留瞿世玮,当家庭教师。瞿秋白在北京安顿之后,到济南接走弟弟瞿垚白,瞿世玮孤身一人留在王宅,“风尘憔悴的容貌,越显得蔼然可亲”。这是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描写的父亲形象。
此时道教传入济南已有千余年历史,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话:“先有长春观,后有济南府。”1911年济南设有道教总会,庙观百余处,道众甚多。对于信奉道教的瞿世玮来说,这里有着更多的同道知音,这也成为他流寓济南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0年10月上旬,瞿秋白赴苏联采访之前,从北京赶到济南。晚上,大明湖畔的一家草棚式的简易小酒店里,瞿秋白父子俩和一位道友围坐着,吃着喝着谈着。暗淡的灯光下,桌上只剩下残肴剩酒,父亲为儿子的饯行酒席已接近尾声。拖着病体的父亲才45岁,却显得苍老。他打起精神,深情地对瞿秋白说:“你这一去……随处自去小心,现在世界交通便利,几万里的远路,也不算什么生离死别……只要你自己不要忘记自身的职务。你仔肩很重呵!”
然后,他们3人踏着月光,沿着湖边,随意散步,秋凉夜深,未免有些寒意。父子俩回到王宅住处,一同在床上畅谈了半夜。第二天,瞿秋白挥泪告别父亲,不知道何时才能重逢。再看看败落的家境,他不由得想起常州诗人黄仲则的诗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922年秋天,瞿世玮应山东私立美术学校校长周爱周之邀,前去教授山水画。
1923年,该校得到教育部批准立案,经山东议会通过预算,每年补助学校4800元。1927年,周爱周举办个人画展,募集8000元用于建设新校园,并开辟爱美路,安置爱美坊。1930年,奉教育部令,将私立山东美术学校改名为私立爱美中学,另附设艺术师范科。据当时统计,在校学生88人,其中女生3人。同年,周爱周等人创办《爱周画刊》,出版期数不详,创刊号前几页刊登的都是社会各界名流题词,其中有美术界名人李苦禅、巢章甫、王济远、汪亚尘等人。1931年10月,该校出版部印行瞿世玮(瞿园初)《山水入门秘诀问答》,这是对瞿世玮绘画水平和执教能力的充分肯定。
(明见B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