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抗战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士们用枪用炮甚至血肉之躯进行血拼,文化人则以艺术作品和文化品格进行战斗。从梅兰芳不与日本人合作的蓄须明志,到田汉在狱中写下《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从《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抗战经典接连涌现,到6万多文化志士、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我们都能看到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对此,我们从日军对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天津南开大学、重庆多所教育机构进行的狂轰滥炸中有着切肤之痛。战前,中国图书馆计有1848所,因遭日军侵略摧残,1943年统计时仅为940所。可见,日本深谙其道,所造成的伤痛至今仍未平复。
文化抗战在战时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前赴后继抗击敌寇;在战后的今天,这些作品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起着勿忘历史、警示未来的重要作用。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