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屋”(见图)是一个融合奇幻与真实的独特诗意空间,也是一件大型互动的装置艺术品。原本是龙华机场停机间的余德耀美术馆,是打造最大“雨屋”的理想地方。
步入展厅,从天花板上的网格状雨水控制装置里,降下来的是一场货真价实的瓢泼暴雨,雨滴打在金属栅格地板上,敲打出“答答答”声响,馆内温度甚至也如暴雨天一样湿冷。一旦进入雨屋,参观者就暴露在了雨中,却不会被雨水打湿。落下的雨水,好像有生命一般,回应了参与者的小动作。观众慢慢伸手,手臂也能够不被淋湿。
记者体验发现,想要步行在雨幕中不被淋湿,行走需要小心翼翼,最好非常缓慢,追踪摄像头的反应速度,无法像光影那样与观众的位移“神同步”——如果参观时步行稍快,离开展场时,通常会湿透。
安静地站在雨幕中,可以欣赏到他人站在雨幕光弧中,或悠闲聊天,或呢喃私语,浪漫无比。透过雨帘,看到平日下雨时所不能见到的超现实画面。观众在雨中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同一片雨幕里看着你。有参观者配合这滴滴答答的雨滴声,情不自禁地跳起了“雨中曲”舞蹈。
“人从雨中过,滴水不湿身”是这件艺术作品的最大噱头,不过,那是艺术家想象中的理想状态。安装隐蔽的3D追踪摄像头会捕捉参观者的位置,只要雨水控制装置下方有人经过,那观众头顶上空约1平方米的下雨装置就会停止落水。
巡展结束后,这件作品将永久放置在巴厘岛的余德耀艺术公园内。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鲍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