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这些年我们从西方引进了女性的“年龄禁忌”。即使是半老徐娘也得说她“年轻貌美”,即使彬彬有礼地问她“芳龄几何”,也会被视为无礼。不过,一定说是“引进”也未必恰当。中国古代就有不许问大人物年龄的禁忌,甚至连大人的坐骑,也就是马的年龄也不许打听。那是因为怕敌对势力知道生辰八字以后,施之以巫术。随着科学的发展,巫术的衰落,不许问年龄的事就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
年龄跟个人后天的努力与否毫不相干,是自己无法选择的。我接触过几位选择年龄的,后果大多不好,个别人例外。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严格的到龄退位制度。有一位部长年龄不到,但他自报说当年因娶少妻的缘故少报了年龄,按实际年龄应当退位,受到好评。
对西方也不能“一刀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对“年龄禁忌”的态度各有不同。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有个能遥看对岸康德家乡的岛屿,那里的人家家户户在附近的大道边竖一块牌子,把别处认为隐私的东西,比如:一家几口人,几个子女,年龄多大,结婚与否,从事职业,等等,全部写在牌子上,让路人皆知。不用说,如此大方、透明的,世所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世上也有个更加透明、并不罕见的群体。什么群体这样怪呢?那就是公务员。凡公务员,不分男女,一律要把年龄、婚姻、家庭,以及收入状况公之于世。收入还不能笼而统之地说多少万,房子也不能大而化之说多少套。笼统不利于群众监督,必须一笔一笔讲清楚。我同芬兰廉政公署副署长交谈过,他说他爱养蜂。蜂蜜多得吃不完,吃不完允许卖掉。卖给谁,价格几何,多少重量都要一五一十公布清楚。他说,假如自己不公布,有人举报了,没有二话,马上离职。公务员群体为什么要如此公开?因为他们姓“公”,“公务”与“公开”是紧密联在一块的。为民众服务的人,必须让民众了解。公务员不能怕有人利用隐私嚼舌头。
别小看了公务员的公开,仅仅这一条,就是对腐败的釜底抽薪,而不是扬汤止沸。
公开透明既是官员的防腐剂,也是官员的保护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其中的关键是不能腐。遏制了以权谋私的“官倒”,就不会出现三天两头倒台的“官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