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障碍征里有一项叫“偶像包袱”,通常是长得漂亮,衣着时尚的演员,在表演时候很难放开,与观众产生距离感,不利于事业发展。这个烦恼,同样存在于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念头——我是高大上的艺术机构,有学术定位和目标人群。
PSA和极限挑战的合作,其实让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真人秀栏目在艺术机构里拍摄,表达美术馆的一个态度——艺术和日常生活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领域,艺术可以是每个人的生活的组成。
在专业讨论里,有人对当代馆与娱乐节目联袂,有不同看法,认为展馆是一个进行严肃学术研究和展览的场所,推广也在学术路径内,比如招募志愿者做导览、张贴些海报等。但目前阶段,PSA的让步是有价值的,让更多人从0到1进行了解,要吸引别人来看展览,先把有趣的展场推介给别人。只有欢迎更多圈外人吸引进入展馆,才能把艺术的高妙一一介绍吧。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三部曲所带来的奇思妙想令人意犹未尽,第三部拍摄地大英博物馆是最大的受益方,走出影院的观众在问,“复活黄金碑”当真存放在大英博物馆里?由此,大英博物馆让电影观众心驰神往,想去一看究竟的人增多,艺术普及课由此展开。而以博物馆为题材的电影有的甚至成为了影史的经典,都为世界上的一些艺术机构增添了声望。难道大英博物馆的形象,就因为电影的传播变得不正经、太学术了?
专业学术可以继续拓展,关注的人自然是多多益善,两者从不矛盾。偶像包袱,有时还是自己给自己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