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两代人
也许谁也不会想到,74年前在上海某家医院里呱呱坠地的这个婴儿,会对整整两代人的童年产生那么大的影响。1941年出生于上海的诸志祥,从师范毕业后,当过老师和《少年报》记者、编辑。知情人士“深河”回忆称,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社会更新,嗅觉敏锐的诸志祥决心在儿童文学上有所突破。他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找资料、搭故事框架。前后只花了一个星期,就写出了4万多字的《黑猫警长》原稿。据说,当时与黑猫PK“警长”之位的,还有熊猫和老虎。最终,诸志祥选了猫。理由是,“国宝熊猫,样子可爱,但行动笨拙。老虎有力量,但缺少智慧”。
《黑猫警长》问世没多久,福建人民出版社就拿走了诸志祥的手稿,并于1982年2月正式出版了文字版《黑猫警长》。随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黑猫警长》搬上荧屏,这只“威武的小黑猫”成了70、80后少年儿童心中挥之不去的经典形象,伴随了整整两代人的童年。
著作权风波
也许很少有人知道,“黑猫警长”曾经成为上海首例著作权纠纷案的主角。据了解,当年美影厂将《黑猫警长》改编成动画片之后,每集都署了诸志祥的名,还支付了稿酬。但自动画片在电视台一炮打响后,美影厂开始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合作,在《动画大王》《孙悟空》等画刊上刊登了《黑猫警长》的动画连环画,甚至还出版了连环画单行本,但这些都没有署原著人诸志祥之名。文稿费及印数稿酬2.4万余元,尽数给了改编人戴铁郎。1987年6月下旬,诸志祥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上述行为侵犯了他的版权及署名权,要求公开登报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
经过长达半年的审理调查,诸志祥与戴铁郎握手言和,由戴铁郎从所得文字稿酬中,赔偿给诸志祥人民币2880元,诸志祥当庭撤诉。去年,73岁的诸志祥曾经接受过本报记者的采访,他透露,他当年实际写了100多个黑猫警长的故事,总篇幅达30多万字。虽然自己最终赢了官司,但剩下的故事就再也没有机会走上屏幕了,在30年间只播出了寥寥5集。
“黑猫”又重现
当年的《黑猫警长》有多火?1986年央视春晚,特意播放了“动画片”《黑猫警长》第2集的片段!今年,“黑猫迷”们等待已久的大电影版《黑猫警长》终于上映。诸志祥曾对本报记者说:“如果美影厂有足够的诚意,我很愿意让《黑猫警长》重新登上银幕。”然而,当年的版权之争还是给《黑猫警长》留下了遗憾。
得知诸志祥去世,导演陆川在微博哀悼:“谢谢您的信任,把电影版权托付给我。”今年6月传出消息,陆川创办的环球艺动影业买下了《黑猫警长》版权,将拍摄真人版电影。“70后”陆川说,自己从小就很喜欢《黑猫警长》动画片。他的助理表示,很多人想向诸志祥买版权,但出于对陆川作品的喜欢,老人还是放心地将版权卖给了陆川。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