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是搞新闻的,她的团队深谙传播手段,因此借势搞搞营销,也是情理之中。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张泉灵离职时说的那些“鸡汤”时,最大的赢家已是张本人和她即将就职的那家公司。
你不能说张泉灵有什么错,但作为看客的我们的某些心态倒是值得商榷。曾几何时,窥名人之私,成为我们当中某些人的癖好,这里面心态可能比较复杂,有崇拜、有揣摩、有跟风,但说到底,在一个日益强调“平等”的社会,这些都是缺少独立人格之体现。当然,名人作为公众人物,需要让渡一些隐私,但这不是我们可以添油加醋的“食材”。
除了看客心态滋生炒作的市场,有一种现象也要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社会一定程度上精英意识太浓,名人塑造的氛围太重。这涉及一种价值导向,成功人士的一举一动,牵动社会的神经,搞得轰轰烈烈。如果整个社会的价值偏好经常如此,连媒体和舆论自身也整天以精英意识自居,并主动为精英背书,那么张泉灵热就不会消失,围绕张泉灵热的各种怪现象也就不会消除。
古人讲“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又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英雄也好、精英也罢,“仰之”的前提,是要有独立的人格、理性的判断和现代公民的素养。(王多 刊今日解放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