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儿急疹作弄人
谢基立
  ◆ 谢基立

  本病又名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6型或7型人类疱疹病毒引起,病原体藉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冬春季多发,一次患病,大多可以获得终生免疫。患者为2岁以下婴幼儿,以5~10个月婴儿居多。

  出疹性小儿急性传染病多种多样,如果按照病情轻重、预后好坏排列顺序,幼儿急疹应排在最末位,列在麻疹、猩红热、手足口病、风疹等之后,属于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儿急性传染病。

  在儿科门诊,常见有的婴儿因发热一两天被家长抱来就诊,除测得体温高出正常1~2摄氏度外,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一般情况良好,照常吃奶,看不出明显的病态。检查见咽部稍充血,心肺听诊无异常。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降低,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医生通常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给予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剂,外加退热药对症治疗,嘱咐家长适当减少其奶量,多喂些水。

  过了两三天,常有家长抱着孩子匆匆闯进儿科诊室,说是不得了,这孩子出痧子(麻疹)了!这也难怪,民间对威胁小儿生命的麻疹十分恐惧,当然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的家长惊呼:“这孩子身上突然出疹,看来是药物过敏反应所致,因两天前用过抗生素。”

  检查见患儿面部、颈部、胸腹部和四肢近端有稀疏的皮疹,有的则满布细小密集的斑疹或斑丘疹,为玫瑰红色,用手指头压之褪色,皮疹大多为分散性,少数相互融合成片,跟麻疹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患儿全身症状轻微。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一望而知,此并非麻疹,而是麻疹的“小弟弟”幼儿急疹。随着皮疹的出现,24~48小时内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

  真是一场虚惊!家长和医生都有“被作弄”之感。

  幼儿急疹潜伏期为1~2周,前驱期患儿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等卡他症状轻微,不像患普通感冒时那样明显。通常以突然高热起病,可以达到39~40摄氏度。发热通常持续2~3天,体温骤降后皮疹随之出现,“疹出热退”是本病一大特征。个别患儿可能有大便稀薄、次数增多现象。

  幼儿急疹为自限性疾病,可以不治自愈。患儿热度过高时可以服些解热药,多饮水。可照常哺乳,也可喂以米汤、稀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应卧床休息。皮疹于1~2日消退,并不留下色素沉着的痕迹,可藉以与麻疹鉴别。

  倘若孩子患的是麻疹,病情要重得多。在皮疹出现前的前驱期,有明显的卡他症状,包括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患儿口腔两侧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Koplik氏斑),为麻疹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皮疹首先出现在耳后、颈部,蔓延至前额乃至整个面部,然后扩展到躯干和四肢,持续3~5天出齐。随着皮疹的出现,患儿热度更高,咳嗽加剧,全身症状亦随之加重。出疹3~5天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体温下降,全身情况随之改善。皮疹消退后有麦麸样脱屑,留下色素沉着。这些是麻疹最突出的症状,可藉以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定期口腔检查 远离口腔疾病
颈椎病复杂 随意治危险
幼儿急疹作弄人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幼儿急疹作弄人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