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票该不该成景区主要收入源?
杨玉红
  节假日出游,游客最关心景区(点)的门票。门票该不该成为部分景区(点)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时成为市民、游客热议的话题。对此,旅游专家建议,国内景区(点)可以实行分级管理,可以解决景区(点)因运营成本增加带来的困局。

  之前,上海野生动物园、东方明珠、上海海洋水族馆等热门景区一度传出要涨价的消息,但在全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不涨价”的倡议书和国家发改委规定景区一年内不得涨价的双重作用下,都紧急叫停了涨价行为。旅游节期间,这三家景点都实行了半价惠民政策,均迎来大客流。

  “门票不该成为景区(点)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对此,享游网副总经理何一伟直言,目前,很多景点首推门票经济,因此,景区运营成本增加,就会启动门票涨价机制。其实,景区(点)的收入可以通过增值服务实现,比如说,景区(点)的纪念品就是比较的好增值服务。然后,目前,大部分景区(点)均不重视特色纪念品的开发,选择从市场批发小商品作为纪念品,从而出现各个景区(点)纪念品雷同,旅游纪念品市场日益萎缩。

  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之后,每到“解禁年”许多景区便“迫不及待”涨价。“三年禁涨”为何演变为“三年必涨”?面对这一现象,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表示,不能简单地看待景区涨价问题,对景区(点)进行分级管理或许才是更好的解决之道。

  刘思敏建议,目前,国内的景区(点)可分为公益型、市场型、混合型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景区的门票价格需要区别对待,旨在形成产权安排清晰、责任归属合理的科学的景区门票价格机制。公益型景区:指具有极大的、明显的社会公益价值的“优中选优”的景区,如故宫、黄山、九寨沟、张家界、峨眉山、三峡大坝等,国家可全额或差额补贴,实行免票或者低门票价格;市场型景区:指不依托所在地传统的旅游资源,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发展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无中生有”的景区,如欢乐谷、迪士尼等,其中人造景观、人造娱乐型景区占较大比例,门票应进行市场化定价;混合型景区:指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迹等国有资源,同时也依靠开发商投入资本、土地、文化创意等旅游发展要素产生市场价值的“平中见奇”的景区,四川的碧峰峡等景区最为典型,由政府实行市场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管理。      本报记者 杨玉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半价引发高客流折射门票贵之痛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门票该不该成景区主要收入源?
中秋国庆出游热门线路出炉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门票该不该成景区主要收入源? 2015-09-14 2 2015年09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