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无人驾驶汽车将驶入上海街头。据报道,国内首个智能物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将落户嘉定,而该项目将以自动驾驶为重点,以安亭汽车城核心区25平方公里为主要示范区,三年内计划投入示范车辆达到2000辆以上,包括轿车、SUV、轻型客车、公交、环卫车、卡车、物流车等多种车型。
无人驾驶汽车,真的要从科幻小说走向现实生活了!
早在1940年,美国未来学家诺尔曼·格迪斯就曾这样预言:“你的孙辈将能通过一条新型高速公路在24小时内横穿整个大陆。他们乘坐的是一种全靠按钮操作而不需要人驾驶的新式汽车。”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和大公司都争相研制无人驾驶汽车。1997年,8辆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条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展示。20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城市的街道上测试了一辆由电脑代替人驾驶的自动驾驶汽车。2011年一辆宝马无人驾驶汽车沿着高速公路从慕尼黑开到因戈尔施塔特。
这几年,互联网巨头也加入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中。谷歌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彻底改变了传统汽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这种汽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加速)踏板和刹车等。乘客只需按下“开动”和“停止”按钮,便完成了对整个行程的操控。2012年5月,在美国内华达州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3个月后,为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一张合法车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计划2018年左右将无人驾驶汽车推向市场。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上并没有落后。2011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创造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行驶286公里,从长沙开至武汉。上海嘉定的这个智能物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也将大大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实际应用。无人驾驶汽车之所以聪明智慧,奥妙就在于它有着模仿人的“眼”“脑”“脚”装置。据上海国际汽车城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当行人横穿马路时,汽车会自动检测判断直至刹车减速;可以通过车间“对话”保持安全车距,遇到红灯时能提早唤醒汽车的制动装置。
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巨大革命。对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学会开车的人,如残障人士、老人、高度近视的人来说,是一大福音。他们也可以坐在驾驶员座位上,享受极速奔驰的乐趣。
进一步畅想一下,我们已进入“车轮上的社会”,无人驾驶汽车如果大量进入市场,对整个社会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既然不用动手,汽车就会自动行驶,那么,学驾驶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大部分驾驶员培训学校可能关门,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红火。有一个情况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在,美国、欧洲获取驾照的年龄已经往后推了2年,今后可能继续往后推。再往后呢?
其次,有了这种不需要人来操纵的汽车,驾驶员还需要吗?未来,出租车可以自动开到你家门口,把你送到目的地再自动离去。在嘉定智能物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内,试点车中还包括无人驾驶的大客车、卡车、公交车等,那么今后这些大型车也可能不需要驾驶员了。再过几十年,驾驶员岗位,很可能像电报、铅字排版、胶卷等行业一样,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当然,就像全自动相机并未全部取代手动相机、自动挡轿车未全部取代手排挡汽车一样,依然会有一些热爱开车的人选择自己驾车。但肯定是少数,因为偷懒是人的本性。而从企业节省成本的角度来说,职业驾驶员肯定会首先遭到淘汰。仅上海就有职业驾驶员几十万人,如果只有开车一项技能,是不是应该未雨绸缪,再学一两样本领,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还有,无人驾驶汽车合法上路,进而进入千家万户,也带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届时,驾车的主体不一定是坐在车上的人。“酒后驾车”可以不被处罚,“开车”打电话、刷微信、看视频也没有问题,一系列交通法规是不是也将随之进行改变?可是,如果发生事故,追究责任究竟是找乘客,还是车辆的拥有者,抑或是远程操控者?
另外,人们可能想不到,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还有助于资源的节约。有专家指出,有了无人驾驶汽车将减少停车空间,因为没必要每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当你需要它时,它就像出租车一样随叫随到,这样既能节约宝贵的土地,又能有效地利用公路资源。这也意味着,今后停车位可能也不会像现在那么紧张。是否还要再大量建设停车位?也需要更具前瞻性地研究。
我曾在一次高层会议中听上汽集团负责人说,今后汽车的使用模式将发生变化,汽车租赁、共享、分享将越来越普遍。目前一辆汽车的使用率不到15%,如果提高到30%,汽车保有量将大大减少。美国去年的汽车销售量为1500万辆,预计到2030年下降为900万辆。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这也是一种螺旋形上升。
很多年前曾有人调侃:手里的驾驶证就像“煤球卡”。意思是作为“本本族”,驾驶证没有什么使用的机会。再过若干年,手里的驾驶证可能真的等同于“煤球卡”,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当然,开车的“忠粉”除外。
无人驾驶汽车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为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