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密奉光绪帝“衣带诏”组建“中国保皇总会”的会底银票,“状元实业家”张謇倡议修建“商办苏省铁路”践行实业救国发行的股票,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首户”的无锡荣氏家族企业发行的系列股票……正在闸北区灵石路1197号聚奇古玩城举行的首届中国金融票证精品收藏展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金融票证展,展出了1000多种股票债券,吸引沪上众多收藏爱好者前往观摩。双休日里,收藏展观众络绎不绝。
“这些看起来有些泛黄陈旧的股票、证券、保单等,浓缩了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步,展示着上海在中国金融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轨迹,也记载了没有硝烟的‘中日金融战争’。”上海市收藏协会股票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喻建忠介绍说,这次展览汇聚了国内一流的收藏家和极其珍贵的股票债券,是中国金融票证精品一场历史性的集中展示。每一件展品都包含着一个故事,都凝结着一段往事。
中国最早的实物股票
最具年代感的展品是一张发行于1880年(光绪六年)十月初三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喻建忠将记者带到了这张珍贵的展品旁,介绍道:“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实物股票,被列为一级文物。先后招股银120万两。”仔细端详这张票证,反面印着当时开平矿务局的实景,而股票正面,经手人一栏是一个人的手迹:“唐廷枢”。
唐廷枢是谁?他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奠基者之一、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也是民族资本家、中国煤矿之父。他一生中创下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国有铁路;创办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开办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保险公司;编纂中国第一部英语词典和教科书等。
1876年(光绪二年)9月,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局,招商集股。这张票证由此而来。1878年8月,开平矿务局在唐山开平镇成立。1880年,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发行募股。1881年开平矿务局正式投产,它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官督商办的大型煤矿企业。1912年,开平矿务局和滦州煤矿公司合并成立开滦矿务局。
在任良成创办的中国股票博物馆(筹),收藏有这枚珍贵股票。
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
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这就是“恒源祥”发行的“恒丰毛绒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这张票证的由来还要从“绒线大王”沈莱舟说起。沈莱舟是中国驰名商标“恒源祥”的创始人。16岁那年,他来到上海久康洋杂货号当学徒,1927年就与人合伙在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一个弄堂口,开设了一个叫“恒源祥人造丝绒线号”的半开间门面小店,上面挂了一块用黑漆书写的匾额——“恒源祥”。这块匾额由著名书法家马公愚题写,出自“恒源百货,源发千祥”这副对联,取其“恒古长青、源远流长、吉祥如意”之意。
绒线刚传入上海不久,太太小姐们大多不会结绒线,沈莱舟便聘请了绒线编织大师鲍国芳、冯秋萍到“恒源祥”坐堂;在广播里请编织大师教授编织技巧;专门出版了绒线编织技法的专集;并且请来了当红明星,让她们穿上恒源祥的新款毛衣一一亮相。成功的商业运作,使“恒源祥”名声大噪,沈莱舟的生意日益红火。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恒源祥”发行了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它的总股本为五亿四千万元,正是当时的中国人口数量,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股票还贴上了五星红旗的印花税票。展出的这张股票的编号为001号,股东就是“恒源祥”的创始人沈莱舟。
胡耀邦手迹清晰可见
还有一张展品因为票面上的三个签名和私印而显得分外别致,三个名字分别是胡耀邦、邵力子和刘导生,这张票证则是中国青年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1953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诞生。1951年,国家出版总署与团中央联系,建议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认为开明和青年两家的出书对象都是青少年,双方各有优势,合并起来可以优势互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备,1953年4月12日,中国青年出版社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953年4月15日,中国青年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签名的三个人正是当时董事会选任的三位常务董事。
胡耀邦之所以成为公司的常务董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52年8月胡耀邦调来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时,对办好中国青年报十分关注,强调青年团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书刊出版阵地。当时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出版社正与开明书店合营筹建中国青年出版社。胡耀邦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对此十分重视。开明书店有一批饱学之士,有许多有经验的编辑出版业务人才,胡耀邦将两个单位的“合营”,看作是两个文化单位的合作,是对团的出版事业的扩大和加强。在合营过程中,他亲自参与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人事安排,决定由他自己来担任该社董事会的董事长(1955年后由刘导生接任,副董事长为邵力子)。
50元小飞乐漂洋过海
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曾经引起美国人的极大兴趣。看着这张股票,多年收藏股票的上海资深收藏家陈伟国,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日下午,《新民晚报》第一版刊登了此消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发行1万股,每股50元。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准备赠予来访的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范尔霖先生一张飞乐音响股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和副行长刘鸿儒,紧急从各地调来了股票样张,挑来选去,决定用50元面值的小飞乐股票作为赠礼,由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的领导周芝石,亲自交给范尔霖。但这张股票上的名字不是范尔霖,而是周芝石。这位股票专家立即看出“破绽”,说:“周芝石是谁?我是范尔霖啊!”“我的股票就要用我的名字,我亲自去上海更名过户。”
11月23日,范尔霖一行抵达上海。第二天下午1时,由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李祥瑞陪同,范尔霖走进了中国首家证券交易部——静安证券营业部,他很郑重地将“周芝石”的股票递过去,希望给他过户,并幽默地说:“该收多少手续费,别客气!”在场的人都笑了。为了表示友好,营业部免收了1元过户费。现在,这枚范尔霖先生的“原始股”,已永久陈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橱窗内。飞乐音响公司的“原始老外股东”范尔霖先生,也永久地载入了飞乐音响公司的花名册中。
承载留存的城市记忆
由全国纸制品收藏联盟、上海市收藏协会和聚奇古玩城主办的本次金融票证精品收藏展中,展出的稀奇展品远不止这些。
宁波小港李家在上海赖以立足的“增盛地产公司”股票,“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的沪上巨商朱葆三创办的“中兴机器面粉厂”和“华安合群保寿公司”股票,由孔祥熙签发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营业执照”……其中涵盖了清代股票、民国时期股票、银行、交易所股票、保险公司股票、保险单、房地产公司股票、文化娱乐类公司股票、名人与名企公司股票、公司优先股股票、其他公司股票、红色金融票证、建国初期股票、合作社股票、公私合营股票、改革开放时期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和认购证及基金凭证等。还有债券、银行凭证、彩票、税票等。
在喻建忠看来,这些展品是承载金融文明的遗存物,是逝去黄金时代的标志和见证,也是留存城市记忆、呈现城市特色、阅读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上述一些票证珍品,填补了国内外博物馆及档案馆收藏的空白,在历史文献里都未曾著录过,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它们共同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长达百年的中国金融自立自强的历史画卷。”喻建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