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申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未来,上海将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场地设施,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逐步实现城市社区、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体育是民生,今日的体育,更可能成为巨大的财富。
昨天下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体育产业增加值的60%。未来之城,将是体育之城。
体育之城,有优秀赛事作为依托。无论是已经落户上海多年的精品网球赛,F1和斯诺克赛,还是给出惊喜的花滑世界杯和劳伦斯体育盛典,上海的谋略与风采,伴随着这些赛事一同惊艳世界。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说:“我可以向市民们保证,只要是好的赛事,只要是适合上海的赛事,我们都会尽力争取,将它们带到上海来。”
体育之城,更将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内核。终身体锻这一概念不仅仅要深入人心,更要让人们体随心动,迈开脚步。去哪里练?政府多出力!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思政表示,在“十三五”规划当中,为了适应市民的健身需要,市政府将在黄浦江浦东一侧建一些慢跑道,并且在市区有条件的一些路段增加自行车道,另外在郊野公园建设中尽可能增加体育锻炼设施。总而言之,上海将加快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场地设施,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逐步实现城市社区、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10年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体育之城,还将迎来体育经济的腾飞。根据《实施意见》设定的四大分目标,到2025年,除了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总规模外,还将基本形成全民健身、职业体育和体育赛事引领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破除行业壁垒,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土地、税收、财政、金融、投资、人才和就业等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完善。
《实施意见》是指引,是方针,是目标涵盖,“书面的内容都是顶天立地的,是最大化的,但更重要的,是落实、落地。”赵雯表示上海体育人要用心竭力,让“意见”成为现实。
首席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