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进一步放宽了对日本的要求,在日本乞降照会的答复文中,美国放弃了要求天皇签署投降书的要求,改为让天皇“授权并保证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签署必要的投降条款”,也不再要求废除天皇宪法权力,改为“自投降之时起,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力应从属于盟军最高统帅”,美国的答复中不仅不再提“无条件”三个字,还保证了天皇以及日本政府都将在盟军最高统帅的统领制下得以保存。8月14日,日本告知美国同意新的投降条件并愿意接受美军占领,结果,美国不顾中英苏三国仍存异议,立刻通过广播宣布美国接受日本的投降,在广播中杜鲁门说“我认为(日本的)这一答复完全接受了规定要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四国占领计划的流产
接受日本投降后,美国立刻派兵占领日本,8月2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横须贺登陆。30日,麦克阿瑟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身份抵达日本厚木机场,随后,数十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接管了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日本全国被分成2个占领区:九州、四国和本州南半部划为美军第6集团军的占领区,本州北半部和北海道由美军第8集团军占领。苏联在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也曾要求参与对日占领,并派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麦克阿瑟共同担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但美国表示拒绝考虑苏联的要求,只按照雅尔塔会议上的密约,让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并占领了千岛群岛。
美国最初想按照德国模式来处理日本的占领问题,还提出了一个四国占领计划,也就是美国占领本州岛中部地区,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区,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本州西部和九州岛,东京和大阪两城市则由各国分区占领。显然,美国在制定这一计划时过高估计了日本的作战能力和占领日本所需的军力和财力,美国三部协调委员会(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小组的一份文件中说“如果这种占领和管制全落到美国一国身上,美国人将不愿意来承担这种单独占领的费用”。
不过,美军在占领日本时并没有遇到起初预想的“费用过高”问题,这还是拜日本迅速投降所赐。本来美国计划在欧战结束后调整全球军力部署,一方面从欧洲调一部分军队前往亚洲参战,一方面实施部分复员,毕竟日本战力不比德国,美国可以开始为战后复员做准备了。由于日本迅速投降,美国干脆直接进入复员状态,杜鲁门宣布,到1946年6月,美国陆军将减少到195万人,到1946年春天,美国进一步宣布到1947年7月,美国陆军将削减到107万人,这样,原本为亚洲战事准备的物资数量已大大超过了占领日本的实际需要。由于物资充裕,美国还对蒋介石政府表示,中国用于占领日本的军队的所需物资也可以由美国来提供,美国的慷慨当然有其目的,日本在战时一直宣称太平洋战争是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战争,若能让中国人参与占领日本,人种战争的说法就会不攻自破了。
美国原本还想利用苏联机场来轰炸日本,可在攻占塞班岛后美国已经将自己的轰炸范围扩大到了足以覆盖日本全境,从此,美苏在远东合作的大门逐步关闭,随着战事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对苏联的戒心越来越重,最后从与苏联共同对日作战转向了防范苏联借日本投降之机在远东拓展影响力。
与苏联渐生嫌隙的同时,美国对中国蒋介石政府也越来越不满,本来美国指望中国成为对日作战的主力,可结果,美军成了对日作战的唯一主力。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上的溃退,美军顺利地推进到了日本周边地区,并在日本投降后很迅速完成了对日本全境的占领,这也给其他国家参与对日占领造成了实际困难,因为这些国家要派兵占领日本,就必须先把该地区的美军撤走,而这样也势必引起混乱。作为美国合作者的中国和英国因自身原因也很难提供占领军,中国当时国内局势不稳,因而蒋介石政府难以出兵;英国在二战后已是风雨飘摇,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独立运动更让英国无力东顾。
日本投降的方式成为冷战开端
最终,除小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外,绝大部分的对日占领任务都由美军完成,盟国对日本的指令都必须经由美国政府传达给麦克阿瑟的盟军总司令部(GHQ)实施,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实质上的单独占领。麦克阿瑟在GHQ起用了被称为“巴丹集团”的一批将领(也就是二战初期和麦克阿瑟一起被日本打败,从菲律宾撤往澳大利亚的军官),其中最为麦克阿瑟倚重的是惠特尼准将和威洛比准将,前者律师出身,出任GHQ核心部门民政局局长,负责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后者是行伍出身,担任第八集团军参谋二部部长,负责军队政治工作。
在制定对日政策时,美国国内大量顶尖日本问题专家提供了参考意见,比如后来成为日本学名著的《菊与刀》就是本尼迪克特提供的一份政策性研究报告。与此同时,GHQ的组成人员却是些连日语都不会的人,这些纯粹的也是最能代表美国政治传统的人,面临的对日本进行改革的任务又十分紧迫,这种人员组合造就了日本战后改造的奇景,在保留日本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非军事化、民主化和美国化。
让占领日本的美军没有想到的是,曾经那个号称要“一亿玉碎”与美国人同归于尽的日本民族却出人意料的并未表现出太多敌意,甚至有人对美国非常欢迎。有些日本人对美军占领带来的改革怀着复杂的感情,文学家河上彻太郎称之为“配给制自由”,一语道破了这种改革中的自相矛盾。另一部分日本人则认为美国占领带来了“从天而降的礼物”,其中就包括了日共领导人,后来病逝于北京的德田球一。而对于普通日本民众来说,美军最直接的“从天而降的礼物”则是糖果、雪茄、口香糖和随时随地的和善态度,在第一批美国大兵到达日本的几天之后,“给我巧克力”就成了围拢在这些占领者周围的孩子们的口头禅。
日本投降和美国单独占领可谓是外交史最富于戏剧性的转折,日本在美国主导的改造下迅速完成了从美国的对手到美国的盟友的大转身,而美苏这对战时盟友之间的矛盾却在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彻底公开化。著名的日裔美籍历史学家入江昭在美国占领时期正好在日本读中学,作为亲历者和研究者,他对那段历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在《剑桥美国对外外交史》中,他评价道“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本投降的方式不仅使之成为战后和平的开始,也成为冷战的开端”。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