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新民眼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雅图剪影
朱国顺
■ 从太空针塔俯瞰西雅图和普吉特湾 王欣 摄
  朱国顺

  我们的飞机降落在塔科马机场,正是傍晚时分。天气晴朗,红彤彤的夕阳挂在地平线上,映照在西雅图的湖山之间。从塔科马坐车一路北上去市中心,我们看到了一幅壮观的西雅图剪影, 

  这是初秋的傍晚。由于西雅图位于北纬47度,金色的光芒几乎是横着映照过来。临近普吉特湾,忽然间,一幅巨大的剪影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望无际的天地间,一台台巨大的塔吊、桥吊、龙门吊高举着粗壮的臂膀,排列在天际线上,四周围是高低堆积如山峰的集装箱群,远处可以依稀看到靠泊在岸边的一艘艘巨轮。当地的一位人士说:“这就是西雅图港,它的一大半货物是运往中国的。”

  在斜阳映照下,那是一幅火红背景精妙绝伦的剪影画,又仿佛是每年超过5000亿美元中美经贸往来的一个精彩侧面。这幅剪影画,生动地绘出了西雅图与太平洋对岸的紧密联系。

  对于与太平洋彼岸的联系,西雅图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由于地球曲面的原因,西雅图是距离亚洲最近的美国大城市,从这里出发的远洋轮,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航行到中国港口。此外,美国著名的北太平洋铁路从纽约出发一路向西,横贯美国东西部,终点站也在西雅图港。它可以把美国大陆的各种产品诸如明尼苏达的大豆、伊利诺伊的小麦,通过铁路、水路运到这里,然后装船,横渡太平洋运往中国。也可以在这里,接纳来自中国的船运,送往美国各地。

  因为这个独具特点的优势,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中国;同时,它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比美国其他州都多。西雅图成为面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一扇窗口。

  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优势,孕育了一大批美国最好的企业,并且大部分都是“外向型”的公司,跟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尔·波音1916年在这里创建公司时,西雅图还是个林业小镇和海港小城,在随后的将近100年间,波音与西雅图一起成长。相当多的人认为,从上世纪美国几十家飞机制造公司到今天波音一家独大,与西雅图靠近太平洋有关。二战中它大量制造用于对付日本的B-17、B-29轰炸机,为战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它与远程客机结缘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可能也是因为位置——它的面前是10000多公里宽度的太平洋、背后是4500多公里横贯的美国大陆。如今,中国一半的民航飞机,来自于波音。接着是星巴克,1971年创建于西雅图,很快就风靡美国,马上又横跨大洋到了中国和亚洲,接着是欧洲。著名的微软以及亚马逊就不用多说了,西雅图为它们的世界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雅图的胜出,跟它面向太平洋、面向亚洲的发展重心有关。中国的快速发展,为西雅图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979年4月18日,中远“柳林海”号货轮作为第一艘挂五星红旗驶往美国的中国货船,停靠西雅图港,从此掀开了中美海运新的一页,架起了中美航运的“跨洋之桥”。到今天,中远和中海集运,在西雅图港有了自己的码头。西雅图港的三分之二出口是到亚洲的,其中大部分是到中国的。西雅图市长爱德华·穆雷为此说:“与西雅图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中国。” 

  这份紧密的联系,使得西雅图的市民对于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充满期待。

  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第一站,就是西雅图。专机将降落在波音佩恩机场。华盛顿州全体联邦参众议员联名写信邀请习主席访问该州。波音国际总裁马爱伦说:“热烈欢迎习主席到波音公司参观,对此我们深感荣幸。”西雅图美国高中合唱团教师林恩·艾森豪威尔说:“习主席的到访是西雅图的一件大事,如果有机会见到习近平主席,将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经历。”

  我们登上西雅图著名的太空针塔俯瞰城市。这是一座类似于东方明珠塔的建筑,只不过建造时间要早了许多。它兴建于1961年,是为了1962年在西雅图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地标性建筑。在当年,184米高的太空针塔曾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高的建筑物。那时正是探索太空热闹的时光,所以仿照想象中的UFO,建造了一根针状物穿过飞碟的太空针塔,由此也流传起一个脍炙人口的笑话:“那是地球发生大劫难时,重要人物逃往宇宙的专用飞船。”

  从太空针塔望出去,普吉特湾船来船往热闹非凡,沿岸各式装卸吊车历历在目。更远处,那就是太平洋了。再远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里是中国的海岸线,那里有上海。

  10000多公里宽的太平洋,足够容纳中美两国携手共同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大购网专版
西雅图剪影
声音·八方
女大学生扶老人怎成了“罗生门”
新民晚报新民眼A04西雅图剪影 2015-09-22 2 2015年09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