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从书包里捧出一本书向我示意:“妈妈,今年暑假我要去那里!”我接过这本有些厚重的书籍——《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心头感觉十分庄重。
“妈妈,这本书是我们老师推荐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看的书。它为第一个国家公祭日而作。”
盛夏时节,外面炎热如烤,然而翻开书页,我的心情却陷入了冰洞!作家用纪实的手法,通过详尽的资料和多方面的采访,为读者准确描绘出了78年前南京城腥风血雨成为人间地狱的前前后后。通篇贯穿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性的反思,对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南京大屠杀,吸取历史教训,反思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全面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前因后果及其历史影响。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深切地迫使我要往下看、往下看。连续几个晚上,我都读到凌晨时分,依然毫无睡意。和平是我们永远的期待,但战争并没有随着人类发展而消失。因此我们才会特别在意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制造战争和造成他人创伤的国家,无疑应当承认错误。而对饱受战争之苦和身带旧伤的国家及其人民来说,更应以史为鉴,温故知新!
看完书,想带女儿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的念头就更加强烈了。中国年轻的一代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从而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国家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和“南京大屠杀”公祭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冷静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个人、国家、时代层面的种种深刻的问题,在一个人内心构筑起信仰的高地和坚定的意志。
我们背起行囊,乘上高铁,2个小时就抵达了六朝古都南京,单单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一个醒目的数字最先映入眼球:300000!就是这个数字,让无数的中国人,内心都被深深刺痛!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六个星期内。日军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屠杀,实物、图片、数字等资料,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再一次激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参观途中,我看见女儿眼中时时有泪花在闪烁。回路上,我们母女俩许久沉默不语,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会轻而易举入侵一个泱泱大国?会轻易制造南京大屠杀?往更远点看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会有数不清、说不尽的国耻?答案自明:当时的中华民族,国土虽大,人口虽多,但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虚弱,民心涣散,这样的民族抵御不了强悍外夷的入侵,也就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厄运。
我想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才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历史给后人的启示,更是今天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反思的箴言。
十日谈
在书中重温抗战
在书里看到了“草鞋兵”的鲜活形象,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