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浦东金高公交公司二分公司了解到,事发当日下午3时许,794路公交车驾驶员宋磊营运途中,发现车内有一个棕黑色男士钱包,经清点,包内有国内外银行卡3张、交通卡1张、人民币611元,1张2寸的证件照,照片中是个外国小伙,此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用中文写了一个地址。车到巨峰路终点站后,宋磊及时将钱包上交给了调度员陆俊。
调度员陆俊告诉记者,她一直“守”到次日凌晨0点30分末班车收车,也无人前来认领,也无来电。“这个钱包极有可能是一位外国朋友掉落的,纸上的地址或许就是他的暂住地址。”最佳的交还方式就是上门,但陆俊担心,自己英语水平有限,怎么办?她想到了一个办法:手机下载“百度翻译”。
次日周日下午3时许,陆俊趁自己休息,手持百度翻译,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摸”到了中文地址中的“东方城市公寓”。刚走到6号楼下,就听到3楼一个外国小伙子的声音,正是皮夹内2寸彩照中的小伙。“Hello!Hello!”小陆急打招呼。楼上的小伙看到陆女士手里的钱包,眼睛亮了!就这样,外国小伙和陆俊母子利用“百度翻译”进行着确认、交接。原来,这名外国小伙叫“伊拉”,来自巴基斯坦,来沪工作不到一个月,平日出入都拿着皮夹里的中文地址给出租车司机。那天,他和随从翻译一起乘坐公交,没想到钱包丢失,以为再也找不回来了。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