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专车政策与城市形象
何小手
  何小手

  出租车领域改革今年备受瞩目,过去一段时间,各地先是对专车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阻止专车的发展,为此利益相关者群体甚至发生冲突。过去各地对专车所采取的行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都伴随着争议,让专车合法化还是彻底否定,各地面临选择。上周交通部发布的一纸新规,加上上海下发第一张专车牌照,终于使专车政策有所明朗,尽管外界的解读仍然不乏质疑的声音,但总体而言算是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后的专车政策逐渐清晰起来。

  政策变迁过程充满波折,专车这一新事物不仅挑战了既有的利益格局,也与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冲突,很多人都相信,专车是未来的趋势,但对于决策者而言,显然不能依靠这一共识来做决策。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各地的反应,可以发现多数地方在应对时偏保守,不会贸然表现出迎合专车的态度,而是依赖权威声音,希望重要决策部门表态,为其决策提供依据。大家都在观望,希望从各自的应对策略中确定自身做法的合理性,无论是被人忽视的小城市,还是被寄予改革厚望的开放城市。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某地认定专车服务非法并采取打压措施时,质疑便蜂拥而至,这些声音中很多并非只是针对专车政策,而是对缺乏改革精神的失望。这种情绪在大城市民众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人们期待那些相对包容的城市能够先行一步,继而为其他地方提供参照,但过去一段时间外界期待的“出头鸟”并没有出现,所以当上海下发第一张专车牌照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上海随即收到大量赞誉。民众从官方对专车政策的态度解读出不同的城市精神,网络上一种典型的评论认为,对专车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是眼光和远见的体现,并将提供一次展示城市形象的机会。

  与之相对,舆论对其他“不作为”的城市则表现出明显的失望,有批评作出深入解读,还回顾了过去的一些案例,即由于一座城市的官方在政策上不够开明,优秀企业选择在其他城市立足。这种解读可能言过其实,许多城市承担了不该有的批评。

  对于地方的决策者而言,对专车到底是采取开放包容态度,还是谨慎观望,城市形象可能并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过去舆论的反响看,围绕专车政策的讨论确实已经超越了这种新现象本身,有关专车政策影响城市形象的种种解读,是舆论发酵的结果。今后各地专车政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得而知,相对而言,交通部正在征求意见的新规更值得注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见执行力
天价罚单
景区要过好自己的“山海关”
与身体和解
螃蟹增重靠蟹绳?
专车政策与城市形象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专车政策与城市形象 2015-10-12 2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