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经纶的高志,而居轩冕思山林却是一直有的,因此每到假期临近,就会望一望壁上的芒鞋,希冀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名山游走,去体会一番云烟飘忽或者好茶涤烦的妙处,视事而为,量晴较雨,无需弄月嘲风,无需获弦上音,更无需自认识得琴之情趣,一切淡然便好。
老贾是在一次聚会时认识的,决定成为朋友是因为当时聊了一些游玩名山大川的感想,相谈甚欢,都觉得彼此认可了对方。他一直在做着玉器生意,其实,也不能单纯地认为是生意,却是因为他从小有着这方面的家庭熏陶而使他爱上了这些玩意儿,早早就辞去了机关的工作,开始研究和倒腾起来,并开了一家卖玉器的小店。有段时间,玉器很红火,所以他赚了点钱,就把店移到了这条以品尚店闻名的街上。街上大部分都是以服装为主,有的是出售老式收藏的表类,或者摆件,而他却坚持以玉件为主题。
我应他的邀请第一次来到这家店,店比之前的单开间大不少,门口古色古香的高案几上赫然摆着一架古筝,一尘不染,显然是每天都精心擦拭过的,古筝的旁边静静地安放着一尊半米多高的玉石作品,主题很鲜明,是“高山流水”,显然表明了店主人的爱好所在。店里做了不少架子和明橱,安放着不少玉石的大大小小器物,靠里的正中间有一张长木桌,一看成色,便知是“老物件”,那张楠木椅子背后的墙上,是一幅巨大的窗格画,老子出关图,想来是不是老贾想在这繁华的都市中创造自己的一份心境呢?
走进店中,闻得有轻悠的乐曲,那是“且吟春踪”,不疾不徐,缓缓流淌,在轻弹慢拨之中,虽有流云倏忽,也有青山吟唱,但在挡不住的明媚春光之中,一切变得一尘不染,心清神净。
老贾匆匆而来,扣其原因,他说家里房门上的“福”字掉落,要快粘贴上,以免“福掉了一地”,看他的神色却似笑谈而已,但他终究是凡人而不能免俗。
相对款坐,奉前好茶,伴着悠扬的乐曲,笑谈着是否了了而知了的闲事,那些远括或者近时,也都在这样一方独特的天地中,度过了静然的下午。
告别后,又踏入繁闹的都市之中,耳边的叫卖声,车水马龙声,节奏快速的流行歌曲,都似乎和刚刚的境地截然相反了,我也似乎从一座静净的名山走出,暂别了适才的云烟飘忽,暂别了好茶涤烦,又回到了现实中的都市里,但是听觉的深处却依然在回荡着静悠,味觉的深处却依然在回味着回甘,思绪的深处却依然在向往着再一次的虔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