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新车间”创始人
创客大爆炸联合创始人 李大维
目前,中国创客运动正进入第三个阶段。创客运动萌芽期从2004到2011,随着开源软件硬件和数字制造工具的普及,透过互联网的分享和传播,让没有技术和制作背景的人可以通过兴趣、热情利用休闲的时间把开发有趣的智能互动装置当做休闲方式。这个阶段的创客运动发展完全来自草根自发,兴趣和热情驱动。截止2011年,全世界有超过1000个创客空间。中国的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2010年在上海成立,2011年北京创客空间和深圳的柴火空间成立。
第二阶段可以称之为创客作品的商业化,即当创客运动遇到创业众筹,创客的作品可以透过互联网快速传播,众筹网站被创客用来做为创意预售的平台,把在创客空间实现的作品透过众筹方式得到第一批愿意拿钱点赞,高价吃螃蟹的粉丝用户。
在这个阶段大公司如英特尔、海尔等也发现了创客运动的优势,开始调整公司的策略来更好地跟这个高速成长的族群对接,英特尔介绍了一系列针对创客的平台如伽里略、爱迪生,并支持一系列的中国创客项目,如创客大爆炸等;海尔更将创客定为公司未来成长的策略。另一方面“创客运动”代表了开放创新,万众创新的力量,最直接的推动就是中国众多山寨正逐步向创新转变,同时也撬动了小众产品的“百万利基”市场。
2015年,创客运动进入第三阶段,2014年6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办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e),2015年的1月4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提倡“万众创新”,为创客运动在国内添了一把柴,也让创客运动在中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新高度,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创客空间,众创空间。
当创客运动进入第三阶段后,创客已不是一群特定人群。创客运动代表了透过开源软硬件、数字生产工具以及互联网分享建立的“开放创新”环境。麻省理工教授埃里克·希普尔在07年出版的《民主化创新》中表示现有的知识财产权已经变成了创新的阻碍,社群共同创造的开放创新模式是下一代的创新驱动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指出大多数创新并不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的梦想家所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或对现状进行改进。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将努力创造广义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