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关十字的“马大胡子”民族餐厅里,有几位高鼻深目的服务员颇引人瞩目,乍一看以为是新疆同胞,细细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这里实习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一位名叫麦力斯的留学生用生硬的中文说:“虽说是实习,老板还是给我们发工资的,再过几天,我就要毕业回国了,我很喜欢兰州这个地方,希望能有机会到这里来工作。”
“既然是来实习,怎么还发起工资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兰州马大胡子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国军哈哈大笑起来,“我是在培养新丝路上的小使者。”
一下子听懂彼此的语言
自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提出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沿线城市纷纷亮出了“大概念”、“大思路”、“大规划”,但撒拉族企业家韩国军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什么活动也抵不过‘血脉亲缘’的关系。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与之毗邻的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的土库曼人’撒拉族的发祥地。撒拉族与土库曼民族同根同源,这就是我们友好交流合作的宝贵资源,也是‘民心相通’的最好的切入点。”
2013年11月,韩国军得知兰州有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便放下手头工作,邀请了两位在兰州留学的土库曼斯坦学生古琦和麦力斯到他的家乡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做客。这也是自撒拉族先祖嘎勒莽、阿哈莽率领族人从中亚来到甘肃后,800年来土库曼人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韩国军与古琦第一次见面时,试探性地用撒拉语问好,而古琦的反应和回答着实带给韩国军无比的惊喜。随后他伸出手指用撒拉语数1、2,还没数到3,古琦心领神会地附和他,一个讲土库曼语,一个说撒拉语,两人却发出共同的声音数到了10,他们欢笑着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显而易见他们对上了“暗号”。韩国军和两位留学生用撒拉语、汉语、阿语交谈着,共同的信仰,互通的语言让“寻亲”之路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天中午抵达循化县街子镇时,当地撒拉族马千文阿訇率领乡亲们已等候在那里,热情地接待了两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同胞”。语言的相通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彼此拍拍肩膀;一次握手,一个拥抱,断裂开了800年的同族情缘在这一刹那弥合了。
撒拉族同胞像接待远方归来的亲人一样,为留学生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饭。古琦和麦力斯用纯熟的汉语连声说着:“好吃,好吃。”主人的豪情盛意以及席间无语言障碍的谈笑风生,让人分明感到这就是血脉相通、筋骨相连的“一家人”。
古琦动情地说:“很多时候人们都说,从外表看我们和新疆人长相更接近,可是在新疆我觉得自己还是外国人。但是在这里,语言基本我都能听懂,沟通起来没有多大问题,而且这里的人和我家乡的人一样热情好客,给我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邀请总统先生来家乡做客
韩国军先后三次带领8名兰州交通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到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寻亲”做客、访问、交流,学生们所到之处受到撒拉族同胞的热烈欢迎,无论是共同的宗教信仰,还是语言上的相通、习俗上的相近,让学生们完全没有了陌生感。
2014年,韩国军在“马大胡子”西关店建起了留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们搭建起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西北师范大学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白湛和大卫去“寻亲”时,告诉韩国军他俩都是自费来中国的,也有学生想来中国学习但费用没有办法解决。韩国军当即向校方表示愿出资专门设立“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基金”,鼓励更多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到兰州来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2014年5月,韩国军写信给土库曼斯坦总统,以一个普通撒拉族人的身份邀请总统先生来家乡做客,他的这些举动在不经意间点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动人、最强劲、最聚人气的那股热情。
韩国军说:“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历史的血脉亲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架起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在文化、教育、经贸等方面的桥梁”。
“小使者”搭起友谊桥梁
事实上,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兰州早已抢占“中亚之恋”的先机。2008年,兰州的高校在全国高校中最早面向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招生;2012年6月,土库曼斯坦的首批留学生研究生毕业,回国后进入了中石油、学校,有的还当了公务员。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珍妮说:“今年6月,我们有20多名同学毕业要回国了。大多数毕业生回国后会进入中资企业,成为中国公司和当地人交流的桥梁。”
东干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亚地区有约15万人之众,甘肃也是东干人的故乡。据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武和平介绍,东干族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在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有大量的东干族后裔渴望回到故乡寻根问祖和学习深造。
2012年在国务院侨办和甘肃省外办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开办了“李白华文学校”。经过前期广泛调研和实地考察,国侨办西北师大华文教育基地于2013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面向中亚东干人后裔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班。
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已举办两期,150余位海外华裔青少年积极参与,真诚交流,通过参与诗文朗诵、歌曲学唱、陶艺制作、武术习练、文化考察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与甘肃有着血浓于水亲情的中亚东干人,顺理成章成了甘肃省与中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友好往来的使者,也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交流合作的一个新尝试,一个新通道。
“从我们国家经乌鲁木齐,半天时间就可以到兰州,很方便。”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阿西丽说。兰州特有的地缘优势、交通优势,使它必然成为中国与中亚的连接点、前沿阵地和聚合点。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将彻底打通亚欧大陆的地缘隔阂,一个广义的经济共同体正在款步走来。
相关链接
800年前,撒拉族的先祖嘎勒莽、阿哈莽作出重大历史抉择,率领族人牵着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和一本手抄本《古兰经》穿越茫茫沙漠,来到了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接合部的黄河之畔,也就是现在的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与之毗邻的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停下了脚步,与当地藏族、回族、保安族和汉族等多民族融合,繁衍生息,在中国最终形成了撒拉族。
从这种历史渊源中不难看出中国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族是同一族群。这种密切的关系也得到了现在土库曼人的认可。1991年,土库曼斯坦独立时出版了《世界上的土库曼人》,其中关于中国的撒拉族一节的题目就叫《中国的土库曼人》,土库曼斯坦现在每年都召开“世界土库曼人人文协会会议”,该协会的主席是土库曼斯坦总统,届时中国撒拉族都会受邀,并派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