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演出的重头戏,汇集17位全国昆曲院团老艺术家的大师版《牡丹亭》昨晚在上海大剧院亮相。难以复制的超一流豪华阵容,昆曲艺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对于昆曲观众来讲,大师版《牡丹亭》绝对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演出现场一阵阵如潮的掌声,不仅是对老艺术家们精彩演出的赞美,更是对他们几十年舞台生涯的致敬。这些老艺术家大都传承自昆曲“传字辈”,在建国后成就了昆曲艺术的又一次辉煌。
“杜丽娘”相继登台
昨晚上演的《牡丹亭》上本共有5位“杜丽娘”出场,或浓烈、或淡雅、或娇美、或清丽,各具风姿,甚至念白唱腔中吐字发音的标准亦稍有不同,但却并不给人前后风格不一的感觉,每一位“杜丽娘”都带给观众独一无二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师版《牡丹亭》不只是单纯的经典剧目演出,更是对昆曲艺术的展现与传承。率先出场的“杜丽娘”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胡锦芳,与共和国同龄的她是全剧6位“杜丽娘”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17位老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与她搭档的是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毕业的陆昌永,而戏份颇重的春香则由北方昆曲剧院著名闺门旦演员魏春荣扮演。已多年不出演春香的魏春荣在此次大师版《牡丹亭》中为老艺术家配演六旦应工的春香。(注:昆曲六旦相当于京剧的花旦)
“华美人”光彩依旧
被昆曲观众称为“华美人”的华文漪带来了第一个高潮。二道幕一拉开,掌声叫好声便响成一片。及至屏幕上打出演员的名字,一部分“后知后觉”的观众才意识到“华美人”出场了,于是又兴奋地再来一次“碰头彩”。虽然已年逾古稀,华文漪却依然光彩依旧,看似不经意的一转身、一低头都美到极致。一位年轻观众感叹道:“华美人”虽然身材不再纤秀,但那种美却是源自骨子里的,丝毫不受到影响。与华文漪搭档的岳美缇是她在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的同学,也是她在上海昆剧团合作多年的“黄金搭档”。这一对同龄的“才子佳人”,五十多年前第一次合作演的就是这出《惊梦》,虽然这些年两人的合作不多,但是经过岁月的磨砺,在台上却默契依旧。
压台戏颇具匠心
张继青的《离魂》是昨晚的压台演出,出场时掌声如雷自不待言,更有一些业内人士是特意冲着这一段《离魂》而来的。已多年没有在上海粉墨登场的张继青也是这次演出中最年长的一位演员。接受采访时她曾表示,之所以选择《离魂》是因为这一折戏身段少,不会太累。虽然张继青最为著名的是《惊梦》《寻梦》和《痴梦》这“三梦”,但她的《离魂》也极具特色,特别是一曲“集贤宾”用箫而不用笛伴奏,体现杜丽娘离魂的气若游丝、凄楚哀婉。而整折戏结束时,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披上红色披风,手持柳枝离开,正合了“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的唱词,一折凄婉的戏留下个光明的结尾,亦是匠心独具。
今晚,大师版《牡丹亭》下本将在上海大剧院继续上演。如果说上本以杜丽娘的戏为主,那么下本则将有三位各具风骨的“柳梦梅”轮番上场,或丰神俊朗,或敦厚儒雅,令人期待。北方昆曲剧院的侯少奎在《冥判》中将以武生、红净的风格演绎胡判官,彰显北方昆曲的传统风格,加上上海昆剧团梁谷音鬼魅动人的魂旦演绎技巧,是南北昆曲合作的罕见搭配。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