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时30分,100余名来自浦东各饭店的大厨们就穿戴整齐,在锅灶前忙碌起来了。有的在把冬笋、豆腐干、火腿肉切成2毫米宽、9厘米长的细丝,有的在冒烟的大油锅里炸走油肉,有的在搓浦东圆子和野菜塌饼,厨房间里飘出各种香味,让人食指大动。
十五六岁起就跟着爷爷在浦东杨思地区走街串巷专门烧“流水席”的姚福原说,“老八样”是浦东本帮菜的代表,得名于本地人结婚正日子那天的午餐。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知道,结婚要在家里办三天流水席,正日子当天中午,每张八仙桌坐八个客人,除了一盆堆得高高的什锦冷盘,还要有“四扣碗四汤碗,四大菜八热炒”。
最先端上桌的一般是八个炒菜,虽然说是炒菜,不过,浦东本帮菜有多汤水、烧焖羹汤为主的传统,所以,大部分也是装在大海碗里,一盆子汤汤水水。接下来,再端上四道大菜,一般是全鸡、全鸭、全鱼和一只大蹄髈。
记者从浦东烹饪协会了解到,浦东“老八样”有百年历史,不过如今能做全套的饭店已经不多,所以,今天只有八家饭店独立参赛,有的不得不由两三家饭店组团联手,一些选手也在台下暗暗比较各个菜式“正宗不正宗”。一些来观摩的市民也说,认识“老八样”、吃过正宗“老八样”的本地人也越来越少,举办比武大赛推广发扬很有必要。
最终获奖的“老八样”,既有漂亮刀功和原汁原味的浦东传统,还有器皿摆盘上的创新。比赛现场的行家们说,“老八样”菜式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扣淡菜”之类具有海边农家特色的一些干海鲜渐渐淡出视线,蛋饺也从足足有半个盘子大变成了“一口吞”的迷你身材,更适合现代人口味。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