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用来形容17日被中国香港队逼平后的这支国足十分贴切。尽管国足此前已创下连续三届世界杯预选赛折戟亚洲区20强赛的耻辱纪录,但佩兰率领的这支国足竟然在俄罗斯世界杯的亚洲区40强赛中,如此之快便因两平香港和输给卡塔尔而处于无限濒死和几乎要启动2022世界杯备战的状态,堪称几乎刷新了本队史上最耻辱的纪录。
对香港队比赛中的8个门框和一次疑似被漏判的进球绝不能用“时来天地皆协力、运去苍生不自由”来形容,这支球队缺的不仅仅是运气:粗糙的技术、简单低级的战术、可笑的射术、逻辑混乱的排兵布阵,都显示出他们为何在实力一般的香港队面前也无计可施。然而这支国足的实力虽然不属亚洲上乘,但如能有效发挥出来也绝对不至于如此不堪,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国足沦落至此到底是谁之过?
1 主帅昏招频出
第一,首过应属主帅佩兰,亚洲杯上他率领国足取得的三连胜掩盖了其临阵指挥平庸和用人标准存疑的问题。自从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其在一系列热身赛和世预赛的指挥上可谓昏招多多。
其一,佩兰在弃用蒿俊闵、郜林、张稀哲、黄博文等实力派球员上过于刚愎自用,唯球员态度及风格而定取舍,而不顾国足有实力的球员并不充裕的现状;其二,佩兰迟迟不肯构建一个相对稳健的主力阵容框架,逢重要比赛喜欢临时让球员踢自己并不擅长的位置,如果从长期来看这是培养多面手、丰富战术组合的有益尝试,但从短期应对大赛来看这确是致命的;其三,佩兰一遇强队便“未战先怯”,不管是亚洲杯上对阵澳大利亚还是世预赛客场对卡塔尔,佩兰的用人和布阵都过于保守,以至于外媒记者看了中澳之战后不解为何中国队始终缩在半场,看上去根本就不想赢球;其四,佩兰在临场指挥上逻辑混乱,往往换人不切要点、毫无针对性,且在需要赢球的比赛中换人时机过晚,不到65分钟后绝不换人加强进攻,尽显保守思维。
2 足协当断不断
第二,足协也有过错。如果说佩兰的过错在于执教水平问题,或者不能知人善用,那么足协的问题也正在于不能知人善用上。如果说在当初定夺佩兰时还属于一时没有看清,而亚洲杯上有些幸运的三连胜也有相当的欺骗性,但自国足以十分萎靡的表现输给澳大利亚队后,足协的决策者应该开始注意到佩兰执教中不合理的一面,并且在随后的热身赛中也应注意到佩兰表现出的思路上和临场指挥上的弊病,而当国足在世预赛中主场被香港队逼平之后,更应开始考虑和着手准备换帅的问题,不能当机立断而导致如今之尴尬,实属决策者之弊。
3 国脚不思进取
第三,球员过责难逃,国足队员在世预赛中没有表现出亚洲杯小组赛上和亚冠中的水平和精神面貌。在没有联赛中高水平外援的支撑下,一遇到卡塔尔这种级别的紧逼便原形毕露,对抗中技术运用之粗糙、跑动之盲目、失误率之高令人不齿。一方面他们的发挥明显低于自己的最佳水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平时并没有真正学习求知的动力,或是依赖外援之心太强,导致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对国际足球先进技战术趋势的理解堪称原始。如果这些球员继续如井底之蛙般在一个低节奏、战术原始的联赛中自我感觉良好而不真正开启学习和革新的动力的话,未来仍将滞留于这低水平的深谷。
4 规则扼杀创新
第四,现有的联赛和国家队的游戏规则设计同样弊端多多,重联赛而轻国家队的游戏规则设计根本没有让两者互相促进,反而形成一个负向的恶性二元结构。许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联赛红火就能带来球员水平提高,但事实上联赛的红火却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一面,依靠天量资金搜罗顶级内、外援和洋帅而打造本土豪强俱乐部的模式说白了只是低水平组装加工的模式。
低水平球队要想获得实质提升,是必须要敢于进行实质性的技战术革新的,只是这需要一定的研发时间和实验时间,但这又跟各队追求短期“速成大法”的现状完全背离,哪支球队敢于大胆创新则一定会被众队在短期内拉开成绩,如此革新从何谈起?如果不能认清这其中的逻辑,不改变实际上扼杀创新的游戏规则,而只是幻想通过引入高水平外援和名帅就能带来实质性提高,实为可笑。
国足今日所蒙之耻绝非偶然,如不能认清以上四过逐条改正,则未来之耻似已可见。
新华社记者 郑道锦
国足几任外教战绩(国际足联A级比赛)
外教 时间 胜 平 负 带队最佳成绩
施拉普纳 1992年至1993年 9 6 10 1992年亚洲杯第三名
霍顿 1997年至1999年 10 3 4 1998年亚运会第三名
米卢蒂诺维奇 2000年至2002年 20 11 15 打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
阿里·哈恩 2002年至2004年 17 7 6 2004年亚洲杯亚军
福拉多 2007年至2008年 6 7 5 2008年东亚杯第三名
卡马乔 2011年至2013年 7 2 11 无
佩兰 2014年至今 11 10 4 2015年东亚杯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