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冬天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就给小孙女取名“寒亭”,小名“南南”,等她牙牙学语时,大模大样自封“南南公主”。再后来,看了一本以冰箱温泉镇为背景的美国动漫书,就自比书中的英雄角色:闪电麦坤。而将我与书中的丑角大板牙对应起来,从此,我就成了她口中的“大板牙爷爷”,其实我的两颗门牙并不“板”。
好吧,俯首甘为孺子牛,何妨大板牙!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此成了一个倒霉角色,被她时时嘲笑并承担失败和错误,一直处于下风头。当然,我也乐意扮演这样的角色,而让她在游戏中代入正面角色,感知正义、勇敢与友爱。我根据学前教育的画册教她背唐诗,先让她跟我念几遍,再讲述与诗中情景相关的故事,这样她当天就能口齿欠清地背出来。第二天,第三天,我引导她温习,她难免有些生疏,我就进入大板牙的角色,装作犯迷糊,而她也自觉进入闪电麦坤的角色,进而纠正我的错误,慢慢就找到了记忆路径,终于完整地背出来。
今年桃花盛开的早春,我与太太带着小寒亭参加朋友组织的春游,在农家乐的大院里赏花时,正好有一阵风吹来,小寒亭面对落英缤纷的情景脱口而出:“落花知多少”,着实让大家吃了不小的一惊。后来,在我有意识地提示下,她看到下雨就会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听到树枝上有鸟叫,就会联想到“两个黄鹂鸣翠柳”。我平时教她背唐诗,都选择有场景、有人物、有时序的那类,看来是有效的。
去年,也是橙黄橘绿时节,我在中华艺术宫参观《蒙卡奇和他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按职业习惯拿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存着。没想到几天后小寒亭玩弄我手机时,打开了这个文件夹,一张张色彩鲜亮的油画引导她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我没有制止她,而是在一旁观察。村舍、山峦、河流……她看得十分认真,两根乌黑油亮的小眉毛不时地跳动。但当她看到一幅女性的裸体画,并表现出异常专注的神情时,我不免有点紧张。“少儿不宜”,立刻屏蔽?我飞快地想了一下,决定先看看她的反应再说。没想到此时她抬起头来,脸上浮现出纯真和坦率的笑容,还似有好奇心得到满足后的那种欣喜。我故作严肃地表态:“小孩子不能看这个的,看了老面皮。”她马上回答:“我就是要看老面皮。”晕!
好了,她对我手机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每当抢过手机就迫不及待要翻看图片,打开艺术展事的文件夹,熟门熟路地从数百张图片中找出那个祼女,定神欣赏一两分钟,抬起头来冲我一笑,似有获得胜利的得意。好几次我为要不要删除这张照片而犹豫,最终还是不动。我当然知道这一课是绕不过去的,虽然对一个刚过两岁的孩子来说早了点,但此时的她,面对一个女人的身体,表现得如此赤诚,让我的种种顾虑显得多余。小半年后,她偶尔还会翻检这张祼女油画,但表情越来越淡定了,最后我还从她的笑容中看到了一丝女孩子特有的羞涩。
上周,龙门雅集的李亚俐女士寄给我三本丁雄泉的画册。那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鲜花、佳果、游鱼、禽鸟,还有许多美女,她们在“采花大盗”笔下浓妆艳抹,列队而出,风情万种,粉红色胴体拖曳及地长袍,欲抱琵琶,势不可当。而现在,我已经无法阻止小寒亭翻看画册了,没想到她在美女面前非常淡定,目光一掠而过,反而在孔雀、游鱼这些画面上凝眸更久。我好像可以释然了。
不止是西洋的和当代的,小寒亭对中国传统绘画也兴趣盎然,历年来我积存了上百本拍卖图录,都成了她在动漫画册之外的调剂。嚯,她对书法也有兴趣,有一次她翻到一页吴昌硕的石鼓文,要她奶奶读给她听,奶奶不认识,她就指着图录一字一顿读出来:“树影不随明月去,荷香时与好风来。”
别激动!并非她认识石鼓文,如果这样的话,那不叫天才,而是妖精。我家客厅里挂着一幅我三哥写的唐人诗联,她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情急之下,她就拿这条对联来解读吴昌硕的石鼓文。
到年底,我家小寒亭要满三足岁了。昨天下午我坐在躺椅上看报,小寒亭爬上我的肚子玩耍,不经意发现了一个秘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大板牙爷爷,你有白头发!
是呀,大板牙年纪大了,以后你要照顾我噢!
我现在就照顾你吧!
——啊呀,天下还有比这个更幸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