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上月底发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提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上周末的报告会上表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如果把制度性改革的红利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将有更好的机会。
当前的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克难的战役,供给侧改革将通过解除对人口、制度、土地、资源、金融、创新等抑制,增加有效供给。这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最切身体会的当属消费升级和减税。
中国人为什么热衷于海外购物?当消费升级成为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到来的大趋势,国内高品质商品供应却明显准备不足,并且价格不菲,跨境购买当地的名牌特产成了消费者无奈的选择。如果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买到优质可靠的商品,价格又不在各种税费、高房租等因素的作用下高到离谱,谁还愿意肩扛手提出境采购,或者望穿秋水下单海淘?曾经被称作“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消费品低端产能过剩的大问题,但有效需求因为难以获得满足,又在不断流失到海外。通过并购重组重塑企业活力,多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端消费和服务产品,才能助推经济走出困境。
减税,则能够增加居民消费意愿,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上周的金融城封面人物张春教授认为,货币政策本身并不能解决经济结构问题,中国的症结在于政府投资太多,民间消费不足,政府如果把一些无谓的投资资金用来减税,就可以让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更敢于消费,如此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依靠消费驱动可持续发展。
相对个人而言,企业的税赋更高。供给侧改革中,降低企业成本也是目标之一。徐林指出,未来的财税体制改革方向是在稳定宏观税赋的基础上,调整税收的机构。不降低企业税赋,企业成本过高,很难形成竞争力。
中国的经济,正站在改革的转折点上。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