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折像和巴菲特不谋而合
吴兴人
  吴兴人

  时下,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变化:有些富豪、企业家从高调炫富,把大量财富用于奢侈品消费,变为低调做事、花钱做慈善,把精力花在投资公益事业上,以赢得好名声。

  乐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体现了财富观念的改变,也体现了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一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巴菲特把370亿美元捐献给五个基金会,用于帮助第三世界弱势种族、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全球艾滋病防治作贡献,但没有引起多少中国富豪的仿效。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乐于享受并炫富,以弥补过去的“苦日子”,见证今天的成功。

  现在情况有了变化。他们有了新的追求,开始热衷于做慈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信托发布的《治财有道——中国民营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报告显示,37%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对慈善活动感兴趣,使中国的慈善业成为一个热门的公共话题。

  这些富人发现,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财富本身也就是一个数字,与其守着这个数字,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多的济世作用。他们意识到,如果继续保存这笔巨额财富,只供他的家族和子孙吃喝享用,可能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平衡。巴菲特说得好:“如果仅仅因为孩子们出身在富有的家庭,就向他们提供一辈子的金钱支持,这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巴菲特的观点,和中国折像的看法不谋而合。折像是东汉的一位学者,对《易经》《老子》颇有研究。他又是一名官家子弟,其先人因有功于东汉,被封为折侯。折像的父亲折国在任官期间很会敛财,身后遗下一笔可观家产,计有二亿,家僮八百,是当地的巨富。折像接受了巨额遗产后,一反常人的做法,立即广散金帛,周济亲友。有人对折像之举不以为然,对他说:“君三男两女,孙息盈前,当益增产业,何为坐自殚竭乎?”折像回答道:“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将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谓之不幸。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折像的头脑是很清醒的。他对道家的“盈满之咎”理解得很透彻。因为财富是不仁所得,来得越容易,去得越快,在挥霍的过程中,往往会滋生出许多不幸来。墙高又有隙,其崩溃之势是必然的,总有一天要倒霉。折像广散金帛后,本人得以善终,子孙也没有受到巨富的贻害。

  富人乐于做慈善事业,是拥有大笔财富最好的归宿。现在有些中国富豪转变财富观念,是一个可喜的开端。我们希望有更多富豪能把赚到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川归海,多多益善,将使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声音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6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教育热点
   第B12版:专版
来自银行的短信
权力清单是怎么变长的
喜忧大数据
“火锅调料”
折像和巴菲特不谋而合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折像和巴菲特不谋而合 2015-11-25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