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睫服务不当造成眼角膜受损
刘小姐20多岁,在外企工作,收入颇丰的她平时喜欢尝试各种新时尚。去年10月21日,她通过手机上的某APP应用软件预订了美睫服务,并支付248元服务费。次日晚上,美甲师Kerry按约上门来到她的住所。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当美甲师完成服务后,刘小姐当即表示双眼不适,眼睑红肿疼痛,美甲师表示这类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待胶水变干后即可好转。然而刘小姐的情况却逐渐加重。
10月24日,情况不见好转的刘小姐前往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化学刺激所致结膜炎、眼组织严重充血。没过几天,她的病情更加严重,再次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双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脱落。
APP如何扮演角色成争论焦点
刘小姐多次与美甲师以及该软件公司沟通,但没有结果,于是将该公司和美甲师告上法庭,要求承担共计7万余元的赔偿。她认为,美甲师Kerry是公司的雇员,公司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该软件公司辩称,其自身是O2O服务平台,只提供居间服务,并不提供上门美甲美睫服务,与美甲师不存在雇佣关系。同时,该公司免责声明称不对服务提供者平台上提供的服务负责,也不为其服务提供任何担保,如有纠纷由双方自行处置。而美甲师则拒绝出庭。
法官:公司免责对消费者不公
案件到了陈强法官手里,他上网搜索此类APP平台的运营模式,并亲自下载安装了解软件详情,还组织法官助理就此案件探讨。经过审理,法官最终认定该公司的免责条款属于格式条款,其因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风险而无效,并判决美甲师赔偿刘小姐各项费用合计2万余元。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该公司需在上述赔偿款的30%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通讯员 马超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