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冥想让内心获得平静
竺映波
  年关将至,是不是忽然发现各方压力扑面袭来?压力一大,很多人就开始焦虑,一旦开始焦虑,就更没法安心做事,恶性循环。缓解压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今天就来介绍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冥想。

  经常有人问,冥想和发呆到底有什么区别?简单的说,发呆时注意力涣散、无目的,而冥想时则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目的。

  那么,冥想到底是什么?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宁静状态而增强对内心的察觉,对身体、情绪和想法的察觉,目标是停止意识对外的一切活动,而达到忘我之境。

  首先,观察呼吸。初学者一般很难把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观察呼吸就是很好的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先找到让自己最放松的坐姿,慢慢闭上眼睛,随着一呼一吸在心里默念:“呼气”——“吸气”——“呼气”……觉察自己的呼吸,不要让它们因为关注变得不自然,感受它们在身体内流淌。

  当自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慢慢开始观察身体的感受。专注于这份感觉,为它们命名,与它们联结。记得在这个阶段里,无论体验到什么,依然要保持感受呼吸。

  完成以上两个阶段后,就可以进而观察自己的情绪了。可能一瞬间,会有很多情绪涌来,烦躁、悲伤、寂寞、恐惧……不要因为感受到这些就误以为自己打断了冥想,其实依然在冥想中,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沿途的一部分。承认这种情绪,找到它们的起源,不需要对抗它们,它们源自内心,与它们共处是很重要的释放和修行。

  情绪升起又消散,接下来便需要观察自己的想法。想法往往会在比如烦躁、不安等情绪后出现。观察自己的想法久了,你就会慢慢知道自己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自己的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你是更擅长听从内心的声音,还是会被思维所桎梏。

  冥想是一根魔杖,引导你进入内心的宝地。合理运用它,你不仅仅会获得压力的释放,还会感受到活在当下的美妙,甚至能获得对自己的思维、身体、情绪等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觉察力。在你最忙碌、最焦虑、最疲惫的时候,不妨试试这根魔杖,在你敞开内心之后,它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馈赠。

  竺映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理科博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大虹桥
   第C02版:大虹桥
   第C03版:大虹桥
   第C04版:大虹桥
胸痛未必是心梗 更加要命是夹层
冥想让内心获得平静
反歧视、宽容与接纳才是防艾更好的对策
帕金森病“去伪存真”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4冥想让内心获得平静 2015-11-30 2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