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源于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害怕感染而与感染者隔绝。歧视只会使感染者迫于压力,将自己隐藏得更深,更难以发现和接受治疗。这对于控制艾滋病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感染,HIV感染者与其他病人一样,需要的是人们和社会给予公正对待和帮助。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治疗中心主任卢洪洲介绍,一个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的20岁年轻人,如果尽早开始并坚持有效治疗,他的预期寿命与正常人的差不多。近年来,艾滋病治疗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多种高效抗病毒药物相继问世,使艾滋病从一个极高死亡率的“超级癌症”变成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的慢性病,但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都是建立在病人养成长期良好的服药依从性的基础上的,病人仍需忍受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长期服药的不便。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凡则认为,宽容与接纳是阻断HIV传播的良药。防艾反歧视,尤其是要教育和引导全社会善待艾滋病人,用关爱取代冷漠,用宽容消除歧视,用爱心播撒阳光,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和谐社会,让艾滋病人与我们一起共享幸福生活。
柏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