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症状包括两大类,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非运动症状又有抑郁等精神症状、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往往是年老体弱患者,头昏、头晕、乏力、失眠、便秘等很常见,容易把这些症状与帕金森病混在一起。帕金森病一般没有头昏头晕,对有头昏头晕症状的患者首先要测血压。长期失眠、做恶梦也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但一般出现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帕金森病伴有便秘,是由于排便肌肉乏力所致,所以大便不一定干结,这与一般的便秘有所区别。
患者长期服用帕金森病药物后,往往会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并且成为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运动障碍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异动症、开关现象和冻结现象。
中晚期患者往往把这些运动障碍并发症误认为帕金森病固有症状,自我加大药物剂量,哪料想运动障碍并发症越来越重,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异动严重时甚至在床上手舞足蹈打滚。所以一定要对这些症状进行具体分析。
近年来,脑起搏器作为一种“电子药”,被认为是继上世纪60年代发明左旋多巴后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这种治疗。有脑起搏器植入的患者表现更为复杂,可能有三种成分组成,一是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二是药物副作用或运动障碍并发症,三是刺激的副作用。临床上只有分清其成分,才能对症处理。
胡小吾(第二军医大学帕金森病专病诊治中心、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科普活动
12月6日上午8:30开始,第二军医大学帕金森病专病诊治中心在锦雪苑酒店(翔殷路631号)举办“第二届帕金森病DBS(脑起搏器)关注者上海活动”。胡小吾教授帕金森病治疗团队将开展DBS科普讲座、公益咨询等。欢迎帕金森病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