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别让老人失去存在感
孟海鹰
  有位老同事一双儿女皆在国外生活,老两口去帮他们带大了四个孩子。回国后,进了养老院,又患上老年痴呆。

  老龄社会悄然而至,且不说养老的经济压力问题,如何实现老人身边“有人”,在人员快速流动的今天,更是一个大问题。

  有人算了笔账,如果跟爸妈住一起,除去应酬、上班、睡觉等时间,平均每天陪伴4小时,一年有1460小时。在异地工作,如果只有过年7天回家,除去路上和应酬时间,一年的陪伴只有24小时。

  有的家庭子女多,但最怕病患。笔者的姥姥今年96岁了,从92岁开始老年痴呆,多亏有8个孩子,一家一个月。到谁家,还得雇保姆。而少子女甚至独生子女家庭,就只能靠模式创新了。考虑托老所、抵押地产养老、医养结合,乃至畅想社会化机构上门服务、跟着儿女走开辟第二职业、找志同道合好朋友一起雇工养老……

  老人更现实的需求,其实是存在感。吉林长春市宽城区老党员、86岁的杜静英奶奶,半个世纪以来义务培训4万多名学生,每天年轻又快乐;老军人葛长江,以80高龄捡破烂,供贫困孩子念书;辽源市龙山区将当地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老专家组织起来,建设成为关爱未成年人的队伍。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市场越来越成熟,养老服务一定能衍生出比今天更新的养老方案。现在,更多的需要反求诸己,让身边的父母,让未来的自己,都有一份属于老年人的存在感。(孟海鹰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大虹桥
   第C02版:大虹桥
   第C03版:大虹桥
   第C04版:大虹桥
车子太脏也罚款,可以吗?
申花,勿走老路
防艾新武器
别让老人失去存在感
“站”车位
广告与成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别让老人失去存在感 2015-11-30 2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