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软件”充实“创新屋”
马亚宁
  从最初4家,到如今遍布全市各区的79家,社区创新屋初建三年,已经在百姓家门口搭建了草根创新平台。完成初期建设和工具配置后,各创新屋主要由社区文化中心运营,由于运营能力和社区居民需求的不同,确实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状况。“社区创新基础设施有了,百姓创新有地方玩。接下来,就需要创新课程、创新活动、创新点子等社区创新‘软件’来充实,点拨百姓创新如何玩。”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王约说。   

  创新“小达人”,金汇实验学校的王曜晟,就很爱去家门口的社区创新屋——妈妈拆旧毛衣绕线团太辛苦,他从旋转的CD唱机中得到灵感,花了两周时间“泡”创新屋,鼓捣出小发明“爱心绕线器”。他觉得社区创新屋里,如果有位创新辅导员,就更“解渴”了。“在学校里搞科技创新,遇到困难,会有老师来辅导;到社区创新屋去玩,设计思路或创新思路上碰到问题,就很难求解。”

  王曜晟小朋友的创新需求,正是宝山区的10多家创新屋正在着力突破的。“社区创新屋给百姓送来了创新工具,但是创新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的,创新乐趣也不是凭空长出的。”自从有了第一家社区创新屋,宝山区市科委陈文娟就思索如何持续提升创新屋的创新影响力。宝山吴淞街道社区屋尝试着设在宝山区少科站,请科学教育来帮创新工具物尽其用。

  科学老师加盟创新辅导员,宝山区创新屋一下子有了软硬兼施的法宝。技工出身或玩创客的居民,来此找到了“新车间”;偶有兴趣却不会动手的市民,来了可以慢慢学。基础外形加工、内形加工,再到立体拼插技能,学过几次后,慢慢就找到儿时好奇心被满足的兴奋与畅快,才会越来越乐意玩创新。

  面对居民日益高涨的创新兴趣,最开始的几家市级创新屋已明显供不应求,其他街镇也跃跃欲试。在宝山区科委的支持下,宝山区许多街镇纷纷建立了区级创新屋。目前,宝山全区各街镇都拥有社区创新屋,并自发成立了社区创新屋联盟,由专业的科学教育老师编写了统一的教程,指导各创新屋居民从零学起“玩创新”。

  “第一次来,先尝试平面切割,在导师指导下做一只熊猫挂饰;再学基础内型加工,打磨、组装、锯割出一只卡通动物;如果第三次来,就能进入三维静态物件的设计和制作,例如先按图纸制作小狗笔架,再慢慢脱离教程,进入自我创意空间。”吴淞路少科站的陆洪兴老师,同时也是社区创新屋的创新导师,依据《DIY工艺小木工初级教程》,他已经辅导了许多“零基础“居民学做“小木匠”,社区创新屋逐步成为他们业余空间。

  据了解,为了让家门口的创新工具真正为百姓创新所用,市科委将先稳定社区创新屋的数量和规模,接下来着力培训社区创新导师并开发系列创新课程。“让更多居民想要创新时,不仅随手可得创新工具,更懂得如何将创新灵感付诸实施。”杨平期盼着,未来在一间间小小的社区创新屋里,走出一批又一批创新达人。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PARIS 2015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专版
   第C01版:大虹桥
   第C02版:大虹桥
   第C03版:大虹桥
   第C04版:大虹桥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动手做”离市民生活越来越远
“创新软件”充实“创新屋”
尝试创客与创新屋“手拉手”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创新软件”充实“创新屋” 2015-11-30 2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